因?yàn)槊τ诜鈩e人,忘了自己,倒還有情可原,可是論到老伴,就有點(diǎn)不近人情。老太太雖然不那么賢慧,但畢竟還是患難夫妻,總該適當(dāng)照顧照顧吧,然而太公偏不徇私情,只給了老伴個“喪門神”的封號。喪門者,無家可歸之謂也。這又算個什么官!好事輪不到她,倒楣事都在她賬上,盡挨人們咒罵、唾罵。
不過,我倒認(rèn)為姜太公很有點(diǎn)兒“大公無私”精力。單看他“量才用人”這一點(diǎn),就很教人欽佩。就說他的那位老伴吧,嫉妒成性、嫌貧愛富、刁鉆潑辣、滿肚子壞水,還專愛撥弄是非。對此姜太公是了如指掌的,深知她不是“廊廟之器”,更不能委以重任,假如老太公濫用職權(quán),搞開“任人唯親”那一套,讓她竊居要位,那可真要壞了大事。
神話總歸是神話,不足以憑信。但神話畢竟是“在國民幻想中經(jīng)過不自覺的藝術(shù)方法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會形態(tài)”(馬克思),它明顯地反應(yīng)了人們的好惡觀。盡管姜太公兩口兒處境相差無幾,同樣的一貧如洗,同樣的無家可歸,而地位卻迥然不同,一個高踞廟堂,萬神敬佩,尊榮無比;一個委身塵埃,眾神不齒,世人仇恨。孰善孰丑,涇渭分明。
通過這則神話,我們至少可以受到兩點(diǎn)啟發(fā):一、人們總是渴望那些公平平允,廉潔正直,先人后已的人當(dāng)統(tǒng)率,仇恨那些缺德無才,巧舌如簧,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人來做帶頭;二、人們根據(jù)不同人及其表現(xiàn),總要在心目中讓他“對號入座”,或崇拜,或褒揚(yáng),或鞭笞,或貶抑,讓其占居一個最適當(dāng)?shù)牡匚弧?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