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Ⅰ號”身份曝光 福建商船已出水4000文物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林明聲 林鴻) 明代沉船“南澳Ⅰ號”10日出水青花大罐等一批文物,自今年4月啟動水下考古發(fā)掘工作以來,出水文物總量已超過4000件。考古專家表現(xiàn),“南澳Ⅰ號”是迄今為止國內(nèi)發(fā)明的唯一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貿(mào)船,初步推測“南澳Ⅰ號”是從福建漳州附近駛向東南亞一帶。
10日上午,“南澳Ⅰ號”上的數(shù)十件文物被考古人員打撈出水。其中最令人高興的是一個高約30厘米、寬大約20厘米的青花大罐,同時還有一批龍紋罐、釉陶罐、青花瓷大盤、碗、缽、瓶等數(shù)十件文物。水下考古隊隊長崔勇說,此次出水的青花大罐保存完好,是所有已出水文物中體量最大的青花瓷器。
崔勇表現(xiàn),據(jù)出水文物初步斷定,南澳島位于福建漳州到東南亞的航線上,船上裝載的瓷器重要出自福建漳州溫和窯,此前在東南亞或者非洲的北部肯尼亞也發(fā)明過大批類似作風的瓷器。由此可以推測,“南澳Ⅰ號”很可能是從漳州附近出發(fā),駛向東南亞或者漢文化圈一帶。從考古人員探摸的情況看,“南澳Ⅰ號”沉沒時是較為安穩(wěn)地沉在海底,船體保存比較完好。
崔勇表現(xiàn),船體的價值勝過船上所有文物的價值,清算發(fā)掘完文物后,古船船體最終是要打撈出水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