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畝塘是江西吉安縣八源鄉(xiāng)(又稱郭家店)合和村委會的所在地,位于郭家店西北二公里,明永樂年間,由郭遜剛從葛陂遷入開基。至清朝康熙年,郭莪又在村旁樟樹下(又名土坪園)分基。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4年)郭花奎到安?h城落戶分基。至今發(fā)展到有一千多人的大家族,散居至全國各地。合畝塘郭氏祖籍和起源是唐朝大將汾陽王郭子儀之后,由在微公三子郭暉(廣國公)傳務(wù)本公,務(wù)本公再傳遜剛公。具體遷徙路線是吉水麻網(wǎng)遷吉安大沖葛陂,再由葛陂遷合畝塘。合畝塘開基祖是遜剛公。有祠堂內(nèi)大柱上的對聯(lián)為證,“居汾陽遷麻岡徙葛陂肇基合畝塘,承忠武繼廣國傳務(wù)本創(chuàng)業(yè)遜剛公……”為搞好這次慶典運動,合畝塘選了一批能人,作了精心安排,使運動熱熱烈鬧,大有特點,在進村至祠堂的水泥路兩邊插滿了彩旗,當日還邀請幾十輛轎車、摩托車參加典禮,剪彩后由摩托車開道,舞龍燈游村,禮花彈、邊爆不知燃放了多少,場面非常宏大。據(jù)說,為修建這個大祠堂,合畝塘村履行全面總發(fā)動,成立了重修委員會,制定了捐款集資措施。凡被邀請的宗親送禮有幾百元至上萬者,在吉安市開公司的合畝塘郭氏捐款最多,排列第一名,并定做了一對石獅捐座在祠堂大門兩邊,更增加了祠堂的靈氣。在安?h城的合畝塘郭氏捐款6800元,居第二位。從合畝塘嫁出去的老少婦女每人都要捐款,最多的二千多元,少的也有二百。散居在外的合畝塘郭氏與本村人一樣,每人600元(女孩和嫁出的除外),實在是花費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新修的合畝塘郭氏大祠堂全部采用鋼筋水泥結(jié)構(gòu),分前廳、中廳、后廳三直,中間有天井,后廳為遜剛公牌位,俗稱“務(wù)本堂”。建筑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左右,投資除合畝塘郭氏自已勞動外,共花費材料費等50多萬元,全部由郭氏后人捐款集資而來。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