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玄殿60年后“重回”故宮
占用單位與故宮簽訂移交協(xié)議書;故宮著手編制大高玄殿保護計劃和維修保護計劃
被占用60年后,我國惟一的明清皇家道觀———大高玄殿將回歸故宮博物院,6月11日,其占用單位與故宮簽訂《移交協(xié)議書》。昨日,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觀察了這處傷痕累累的全國重點文保單位,請求盡快騰退,修繕后向大眾,開放。
古建長期處于失修狀態(tài)
大高玄殿緊鄰故宮神武門,作為皇家道觀,它是紫禁城的組成部分。1956年,北京市國民政府確認故宮博物院擁有大高玄殿的房產(chǎn)權(quán)。期間,占用單位向故宮“借用”大高玄殿辦展覽。故宮稱,由于屬臨時借用性質(zhì),雙方僅憑口頭協(xié)議,并未簽訂書面合同。
底本屬于故宮博物院管理的大高玄殿,其古建長期處于失修狀態(tài)。故宮方介紹說,部分古建有漏雨、下沉的狀態(tài),古建臺基侵害比較嚴重,門窗等都為后期安裝。同時,違章建筑的存在損壞了古建筑群的格式,也帶來火災隱患。這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亟需進行全面的搶救性維修與保養(yǎng)。
騰退之路歷經(jīng)十余年
岌岌可危的大高玄殿,卻成了騰退的“老大難”,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說,其難度甚至不亞于花28年才騰退成功的恭王府。
大高玄殿的命運也引起了各方關注,即便如此,其騰退之路也走了十余年。從1998年起,政協(xié)委員、古建專家等幾度呈交提案或上書國家領導人,2001年還曾得到國務院有關領導的批示,2008年財政部、北京市政府也參加騰退和諧,底本協(xié)商于2009年3月騰退的打算也未實現(xiàn)。直至今年6月11日,占用單位方與故宮博物院簽訂《大高玄殿移交協(xié)議書》。
故宮評估古建險情
昨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助理馮乃恩表現(xiàn),大高玄殿北院、南院的所有古建都已交還故宮,但變電站、鍋爐房和附屬用房暫時還由占用單位應用,約定今年11月15日全部交還。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同屬大高玄殿的西院由另外一家單位占用,騰退時間未定。
目前,故宮已啟動對大高玄殿的現(xiàn)場勘查,評估古建的險情。同時著手編制大高玄殿的保護計劃和維修保護計劃,待國家文物局等部門批復后,將開展搶救修復。
孔繁峙表現(xiàn),文物部門將查找大高玄殿原狀的線索,包含其曾存放過佛像的照片等,并根據(jù)修繕后的情況,探討如何向大眾,開放。
- 觀點
“毀文物后還得補償,太悲劇”
政協(xié)委員建議文物騰退應保持依法行政
北京目前仍有古建被占用,大多是難在選址和補償。對于大高玄殿通過補償占用單位而得到騰退,部分委員認為該模式不值得推廣。
委員劉綺菲提出,在文物騰退上應當保持依法行政。國家規(guī)定大高玄殿的產(chǎn)權(quán)是故宮博物院的,為什么故宮不能出來和占用單位打官司?“文物被毀成什么樣了,占用者還請求補償,這個事情太悲劇了!
李里特等政協(xié)委員也呼吁,文保單位的騰退應制定法規(guī),依法騰退,對于已新建場合的占用單位更應當立即騰退,而不是談條件談補償拖著不走。
劉綺菲還認為,市文物局在文物騰退上不能脆弱,其職責就是保護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chǎn)不能從現(xiàn)在這塊土地上消散!耙赝劣胸,不能說文物部門是個弱勢機構(gòu),別的機構(gòu)都強勢,你就一寸寸丟”。
- 騰退過程
1998年、2000年 全國政協(xié)委員劉炳森等呈交提案,敦請歸還大高玄殿。
2000年 鄭孝燮、羅哲文等古建專家發(fā)出《關于收回大高玄殿作為文化設施的倡議書》。
2001年 國務院相干領導對解決大高玄殿回歸問題作出批示。
2005年 北京市政府報國務院關于推動舊城范疇內(nèi)文物保護單位騰退工作的請示,其中包含大高玄殿的騰退問題,請國務院支撐。但由于騰退遷建涉及經(jīng)費與用地問題,一直沒有取得本質(zhì)性進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