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在今天不是什么問題了,問題在于離婚后如何同自己的子女和再婚后家庭的子女保持融洽的關系。這是許多人都無法回避的事情,這個問題的并發(fā)癥很多,若是不處理好家庭成員之間的抵觸,就有可能上升成為夫妻之間新的抵觸。
“愛人如己!边@句話真的很難很難做到。社會上的再婚家庭很多,再婚后的子女與新的父母、子女相互之間都會暗流洶涌、危機四伏。
我的小堂弟在我叔叔離婚后飽受后娘的苛刻,這些抵觸在今天成為了他很大的心理暗影。在物質(zhì)上,這些伯伯伯母可以幫助到他,但是家人并不能給予他一個孩子有父有母的童年。同樣的兩個孩子(他的繼母還帶著一個與他同齡的兒子),一個是跟著親娘就會有很好的優(yōu)待。
堂弟是我們的堂兄弟中年紀最小也最能干的一個,工作學習上都沒有讓家人費心。小小年紀他所說所想都與我們不同,對于生活的壓力和緊急感遠遠超過了他的年紀。我叔叔因為不想給新家庭制作抵觸而一味的對第二個妻子順服,在家里堂弟是得不到家庭溫暖的。
堂弟的母親沒有再婚,她告訴我說,現(xiàn)在她是一個人所以兒子可以隨時來找她,同她一起生活,若是她有了一個新家,我堂弟就不會感到這么方便了。
我的同事再婚后無論如何對繼子好,人家都不會領情。若是對孩子有過多的請求就會換來孩子媽媽的責難,最后逼著她請求老公要再生一個孩子。因為他們婚前都有子女,我想她的打算也未必可以成行。
我的一個朋友離婚五六年了,孩子歸前夫撫養(yǎng),對方因為離婚等原因要剝奪她對兒子的探視權(quán)利。不知道她如何同前夫簽的離婚協(xié)議,他們總是會為了探望兒子的事情爭吵,加上小孩子的不懂得,對她的疏忽造成她平時很少看孩子。
母子不常會晤,兒子又和父親在一起生活,自然就會聽父親的話而排擠她。這樣我的朋友就更難保持和兒子的關系,她總是想著孩子還小,等到長大了就會明白了,那個時候再和他搞好關系也不遲。
其實從小堂弟和同事的經(jīng)歷中,我很想勸解我的朋友,告訴她兒子之所以對她冷淡是因為八歲時,媽媽就離開了他。無論她有多么大的借口,婚姻帶個她多大的緊急感,都無法讓一個年僅八歲的孩子懂得。這個孩子所能懂得的就是媽媽拋棄了他,媽媽離開了家。
還是同媽媽撒嬌的年紀,還是需要媽媽照顧的時候,他已經(jīng)要對面沒有媽媽的事實。我想當開家長會時看到同學們給自己的媽媽笑鬧著,看到下雨天其他的媽媽送來的雨具,難道他不會傷感,孩子不會難過嗎?
朋友總是抱怨孩子不理她,卻沒有想到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母子之間的深厚情義怎能因為你和他的父親離婚而斷裂呢?!沒有機會,總還是可認為自己制作機會去看到他的。母愛無時無刻都會展現(xiàn),只要這份愛在母親的心里就足夠了。
這是一份無法放棄的愛,而孩子是我們父母無法回避的義務。
雖然很多事情是個人的意愿所不能把持的。但若是每個星期都無法看到自己的孩子,這種母子之間的疏離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劇,這也難怪后來孩子會不想見到自己的母親。我就勸我的朋友早點兒同兒子建立親子機會,哪怕每個周末一起吃頓飯也是好的。
若是孩子不給機會,我勸她要給自己這個機會。比如,知道自己的兒子在哪里讀書去看看他,問問他的老師他近來好不好,功課是否跟得上。還有,就是知道他在哪里練琴呀,去參加運動呀,就找機會去看看他,哪怕不說話也好。至少在碰面的時候可以說上一句半句的,即使一次沒有機會下次還是有機會的。
抵觸出來了,就要想措施解決;只要不持續(xù)制作更多的抵觸,總是會解決問題的。世上沒有結(jié)仇的母子,看慣了的都是母慈子孝。
朋友對我說不想這樣,擔心會打擾到兒子安靜的生活,現(xiàn)在的孩子不好說。她想說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很敏感的。其實這樣怎么可能影響他呢?平日碰到鄰居還要打個召喚,何況是自己的媽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