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已經(jīng)痊愈的白血病小伙郝艷海特意從河北來到鞍山看望恩人孫智勇。
坐在鞍山市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采集現(xiàn)場的郝艷海克制不住心中的激動,不停朝門口張望著,心里猜測著恩人的模樣。
30歲的郝艷海是河北邢臺人,3年前,不幸患上了白血病。2007年6月,通過中華骨髓庫,鞍山人孫智勇為郝艷海移植了骨髓。
“那個人應當就是他!边沒等工作人員介紹完,郝艷海便三步并作兩步手捧鮮花朝進門的孫智勇跑了過去!案,是你救了我!惫蛟趯O智勇面前,郝艷海感謝得淚如雨下。
“趕緊起來,兄弟。”將郝艷海攙扶起來后,孫智勇也哭了起來,他沒有想到自己不經(jīng)意的付出竟拯救了一個生命。
35歲的孫智勇是鞍鋼能源動力總廠的一名普通工人,2003年,參加了中華骨髓庫的干細胞募捐。2006年底,孫智勇接到了遼寧省紅十字會的電話,說他的干細胞與一名河北患者初配成功,征求其是否進行高配!爱斎灰吲,我的一點付出要是能換回一條生命,我這輩子也沒白活啊!
據(jù)鞍山市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管理辦公室主任雷陽介紹,募捐者的約5ml抗凝血送到干細胞實驗室,進行基因檢查,如果與患者配型,接下來要進行高配,也就是檢驗人類白細胞相溶性進而斷定是否吻合。很多募捐者在初配或者高配吻合后卻又拒絕募捐,這對患者家屬無疑是再一次打擊。
2007年2月,孫智勇到沈陽進行了高配。“我倆的高配成果竟然達到了10個點,也就是說,這種幾率只有同卵雙胞胎才會呈現(xiàn)!睂O智勇說,募捐過后,他也一直惦記著郝艷海。在二人相見的那天,郝艷海的妻子李艷芬和姐姐郝艷紅在鞍山市紅十字會的中華骨髓庫志愿者填報書上慎重地填上了自己的名字。(記者 劉家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