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女成鳳的劉女士本想制定高考計劃激勵女兒學習,誰知道卻讓一向乖巧的女兒得了抑郁癥,寫下絕筆書要出家。16日,記者從青島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了解到,該中心近來每天都會接診數(shù)例因父母期望高導致兒女厭學的患者。
女生被“逼”寫絕筆書要出家
市民劉女士的女兒今年高二,從小就很乖巧。雖然夫妻倆一直忙著做生意,平日里很少照顧孩子,但女兒一直很聽話,讓父母很省心。誰知最近幾天,女兒卻突然變
得反常,不僅厭學而且還厭世,甚至寫下“絕筆書”,聲稱要出家。無奈,劉女士只得帶著女兒來到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求助心理醫(yī)生。
據(jù)介紹,女兒從小就喜歡畫畫,爸媽就讓她學了美術,準備報考高校的美術專業(yè)。眼看還有一年多就高考了,劉女士看到孩子的專業(yè)課很好,便為其制定了一份高考計劃書。定下了非北師大和清華不上的目標,并制定了相應的學習計劃。
“女兒的文化課不是很好,起初一段時間還天天嚴格執(zhí)行計劃書,可到了后來開始變得情緒低落,聽到我們說考試就煩,還經常一整天不說話。”而近幾天,女兒的反常情緒更加明顯。近日竟寫下“絕筆書”一份,聲稱要出家。孩子在這份“絕筆書”中寫道,雖然專業(yè)課她學得比較好,但是文化課只有300多分,如果要考這些比較好的學校,要考500多分才行。她覺得自己沒有希望,但是如果不好好學考不上又覺得對不起父母,感到壓力太大,她已經產生了厭學情緒,覺得什么都沒意思了,還不如出家的好。
孩子厭學八成與家長有關
經過與女孩交流,心理醫(yī)生發(fā)現(xiàn)她得了抑郁癥。“孩子出現(xiàn)這種問題,都是被父母逼出來的。”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副主任王冠軍表示,他每天都會接診3到5例類似患者,全都是中學生。而導致他們患抑郁癥的原因,大多數(shù)是由于達不到父母過高的要求造成的。王冠軍說,不少父母要求孩子從小就必須考雙百、考第一,若達不到相應的分數(shù),就會出現(xiàn)遭數(shù)落甚至遭打罵的情況。
“我接診了一個男孩,因為沒考第一,母親就打他,母親打完了姥姥打,后來兩人一起打,這樣勢必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王冠軍說,青島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曾進行了一項調查,顯示中學生產生該類心理問題的比例高達16.8%。學生休學、厭學80%以上是由于學業(yè)壓力大和不良親子關系造成的。2009年,中心還專門針對島城兩所高中和兩所初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中學生心理疾病的發(fā)病率達到了15.3%,而2008年的數(shù)據(jù)是10.4%;疾≌叽蠖鄶(shù)表現(xiàn)為精神障礙、厭學、偏執(zhí)等癥狀。
專家>>
父母期望過高孩子易患抑郁癥
“父母在指定標準之前沒和孩子溝通,過高的標準讓孩子覺得無法達到。這時候,孩子就會產生內疚、自責的心理。”對此,心理醫(yī)院主任李玉煥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容易想到平日父母對自己不夠關愛的細節(jié),進而產生一種憤怒的情緒。而孩子的這種情緒多不會指向父母,反而會指向自己,進而患上抑郁癥。她認為,父母不應像領導一樣指派孩子完成任務,這樣對孩子會形成負面影響。
而王冠軍也認同這一說法。他表示,孩子是天生的心理學家,對父母的喜好和期望最為了解。但與此相反的卻是,父母多認為孩子還小忽略其心理需求。“孩子有了挫敗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就會想方設法逃避這種感覺。”心理專家認為,父母應與孩子充分溝通,了解孩子的需求,不要將孩子當做完成自己目標的工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