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打5份工掙七萬元 大學生成“打工達人”
昨日,本報報道了工商大學大四學生余嘉明有著優(yōu)裕的家庭條件,卻從小堅持打工賺生活費的報道。特別是他進入大學后,成為“打工達人”,一次兼職多份工作,而在一個學年內(nèi)就“掛”了6科。
文章見報后,網(wǎng)友對余嘉明的舉動,有的拍手叫好,有的堅決反對。
21歲成“打工達人”
21歲大學生余嘉明,父母經(jīng)營著一個酒店,家中還有幾個門面出租。就是這樣一個家境殷實的男孩,竟然多年打工掙學費和生活費。
小學二年級,7歲的余嘉明放假后,就在街邊開始了第一份打工,替人擦皮鞋和賣報紙。這個暑假,他賺了400多元。那年的學費,也是他自己繳納的。余嘉明至此開始了他的兼職生涯。
“有的兼職需要凌晨4點起床,我還被福爾馬林泡爛過手。”但艱苦的打工條件,并不影響余嘉明獨立的性格。上大學后,有了更多的支配時間,余嘉明白天黑夜都打工,最多的時候同時兼職5份,成為名副其實的“打工達人”。
掙了7萬多元后,余嘉明用于生活費和學費以及社交費用后,并沒有剩下多少。不過,再存一段時間,他估計能實現(xiàn)自己的買車愿望。
“其實最開始目的很簡單,就是掙零花錢。”余嘉明說,自己家庭條件在班里是最好的,但零用錢幾乎沒有。
準備好好讀書考試
余嘉明出名了。他的故事被本報報道后,很久不聯(lián)系的同學、朋友給他打來電話:“一看就知道報紙上的人是你。”有的同學覺得余嘉明太張揚,有的朋友鼓勵他堅持走自己的路。
“一些親戚看了報紙給我打電話。”小余說,聽說自己一年“掛”了6科,許多親戚打來電話開導。“小余啊,好不容易讀大學,可不要畢不了業(yè)哦。”小余接到電話后,還是很不好意思。小余一直認為,讀大學只是自己人生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只要拿到畢業(yè)證就好,學位證是無望了。
記者了解到,學校的同學也開始議論這位很少看到過的同學。“確實沒怎么和他說過話,沒想到他有這樣的故事。”余嘉明的同學小韓說。
“剩下的幾個月,我準備好好呆在學校,把該看的書看了,該考的考了。”余嘉明也覺得,自己應該好好度過剩余的校園生活。
網(wǎng)友褒貶都能接受
“從小因為家庭條件好,還因為調(diào)皮搗蛋被很多人關注。”小余說,這次只是被更多人關注而已。自己沒有上網(wǎng)去看跟帖,仿佛跟自己沒多大關系一樣。提到父母,小余說他們看了報紙后什么也沒有說。不善言辭的女友更沒有評論。
記者將一些網(wǎng)友的反對觀點告訴了小余。小余說自己承受能力很強,各種觀點都能接受。小余說,其實很多人讀大學的主要原因不是學業(yè),而是找到一份好工作。“我讀大學的目的也是經(jīng)歷一個過程,而非畢業(yè)。”
以后還是要接過父親的擔子
記者:現(xiàn)在還想去當兵嗎?
余嘉明:父母在看了報紙后,知道我還想去當兵,他們更希望我去酒店幫忙。不過,我還是最想完成這個愿望。我喜歡聽一些歌曲,比如《為了誰》、《萬泉河的水》、《洪湖水浪打浪》等,這些歌曲很激勵人心……也許,我在同齡人當中,愛好很土。
記者:當兵回來準備接受家族產(chǎn)業(yè)嗎?
余嘉明:我爸爸不到50歲,但已是滿頭白發(fā)。頭發(fā)是染了又染,看上去像60多歲,我相當心痛也很心酸。以后我還是要接下父親手中的擔子,現(xiàn)在只是磨練自己的意志。
“弦的瞬間”:三四年的時間賺7萬塊,他這三四年時間大部分都花在打工上,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得不償失,不贊同。
“懶洋洋”:有富二代的條件,沒有富二代的幼稚跟猖狂。頂你!
“果果”:現(xiàn)在很多人都把時間用來報怨社會不公和玩上了,怎么能存到錢呢?他的行為表明,其實只要努力,是能掙到錢的。
“chuan”:浪費家庭資源,不知他爹媽是喜是憂?!
“終於”:說句實話,以現(xiàn)在的物價程度,幾百萬的家底還沒有拿來揮霍的本錢。(他)這樣的只能算作次富二代,但是此富二代們比那些家底過億的富二代有前途,因為他們能感覺到壓力,懂得勤奮懂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