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每到吃飯時間,梅耶就皺著一張小臉,悶著不說話。凱特注意到這一變更,難道是想家了?她私下問梅耶原因,梅耶嘟著嘴說:“我想吃肉,但你們家沒有。”因為種族原因,薩爾蒙一家是素食主義者。“怎么辦呢?我們家從不吃肉,也不會做。”
梅耶眼珠子骨碌碌地轉(zhuǎn)了幾圈,“媽咪,如果你幫我買,我自己也能做。”凱特第二天就從市場上買回了肉,梅耶說到做到,他在廚房里搗鼓了半天。凱特在一旁看著,法國兒子看起來個頭小小的,做起事還有板有眼的。廚房里,一大一小做著飯,廚房外,幾個小鬼不可思議地發(fā)出嘖嘖的贊嘆聲。
喬納森這下犯難了:如果6個月后,我到法國,入鄉(xiāng)隨俗開端吃肉,回來也得自己煮肉嗎?于是,他跑進廚房,觀摩梅耶做菜。一個多小時后,薩爾蒙一家圍著幾個盤子,梅耶則滿足地端著一個肉盤子,喬納森好奇那是什么味,梅耶卻搖搖頭,故作神秘狀。
為了體驗地道的英國圣誕節(jié),梅耶沒有回法國跟父母團聚,而他的父母也非常支撐。凱特感到法國兒子特別英勇,她盼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在法國照顧好自己。
6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了,梅耶已經(jīng)說著一口流暢的英語,卻不得不與薩爾蒙一家道別。而薩爾蒙一家已經(jīng)習(xí)慣了他的存在,習(xí)慣了向別人介紹他們家有5個小孩。
三個孩子的日子
2010年2月,喬納森臨行前,還歡天喜地的,可跟父母道別時,凱特和鮑勃分明看到他的眼角濕濕的。有那么一剎那,凱特想取消換子,但最終,他們離開了。
沒有喬納森的日子里,沒有人搶玩具,弟弟妹妹很不適應(yīng)。夜晚,凱特仍然不由自主地走到喬納森的房間,只有看到整潔的房間,她才想到兒子已經(jīng)離家。
日子在懷念中過了兩周,凱特總算盼來了一次電話。因為運動請求對話盡量簡短,凱特似乎期望通過喬納森的聲音,來懂得他的近況。喬納森不再吵著要玩具,他很乖地匯報自己學(xué)到的東西,他說自己的法語變好了,很感謝法國的爸爸媽媽為他做出的一切。
再過幾個月,喬納森要滿10歲了。而今年,喬納森誕辰當(dāng)天,薩爾蒙一家將圍在桌邊,沒有壽星的日子,誕辰歌依然唱響。他們也許通不上電話,禮物只能靠包裹寄出。
凱特說,世界上沒有多少9歲的孩子離家生活6個月,也沒有多少家庭有機會養(yǎng)別家的孩子,她高興的是,這一切都在他們家產(chǎn)生了。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后,關(guān)于薩爾蒙一家的評論褒貶不一。有人說凱特和鮑勃是逼孩子長大。9歲的孩子到國外,心里確定接收不了,即使白天嘻嘻哈哈,晚上也躲在被窩里哭鼻子。凱特和鮑勃卻不在意,雖然外界看來有父母逼迫的意味,可這一切是喬納森自己的決定。如果這樣做是在冒險,卻能換來獨立和有勇氣的孩子,這個險值得冒。(圖片起源:pconline攝影部落)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