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向楊守先、張慧民兩位老戰(zhàn)友敬八路軍軍禮。
▲濟南火車站,小林見到老戰(zhàn)友子女百感交集。
▲在濟南經(jīng)三緯三路,小林回想往事。
▲在新泰龍溪莊村,小林在老房東徐秀亭墓前磕頭。
文/片 本報記者 周青先 通信員 劉文偉
6月中旬的山東赤日炎炎,一位來自日本的91歲老人冒著酷暑奔走在魯中魯南大地上。
這位老人叫小林寬澄,日本八路新四軍戰(zhàn)友協(xié)會會長,當年在華日人反戰(zhàn)同盟成員。
6月9日,小林寬澄一行從日本登上了赴青島的飛機。當天下午,他們乘火車從青島抵達濟南。此次再回山東——這個他曾經(jīng)戰(zhàn)斗和工作13年的“第二故鄉(xiāng)”,小林是要在“重生”69周年的時候,尋找六十多年前他作為八路軍戰(zhàn)士抗日時幫助過他的人……
一口膠東味的山東話
6月9日下午6點鐘,濟南火車站,小林攜帶大批歷史材料和禮物下車,與前來接站的老戰(zhàn)友子女們含淚相見。
經(jīng)歷了長途旅行的小林精力飽滿,一開口就是膠東味的山東話,令人們感到十分親切。小林這口膠東話就是當年被俘后跟膠東老八路學的。
說起為什么要選擇6月到山東,小林答復(fù)說,因為6月20日是他的“重誕辰”。小林出生于1919年9月2日,1940年,一紙征兵書將他招到日本14師團,先后被派到山東濰坊和膠東一帶駐防。
1941年6月20日凌晨,八路軍在牟平縣伏擊一個日軍小分隊,俘虜了兩個日本鬼子。其中一個就是小林。從這一天起,小林漸漸地懂得了日本的侵犯本性,參加反戰(zhàn)隊伍。小林認為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從此他從鬼變成了人。
1948年濟南解放,他進城在濟南特別市市政府外事處任要職,直到1953年離開濟南。1955年他離開中國回日本。
對于小林來說,在山東的13年,他經(jīng)歷過從戰(zhàn)俘到濟南特別市干部的變遷。一路走來,他與無數(shù)山東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超出生逝世的情感。
給老戰(zhàn)友致八路軍軍禮
9日晚,走出車站赴賓館途中,小林從車窗看著雨幕中的濟南,口中喃喃自語:變了,濟南變了。緯二路變得太寬了,不認識了……
“見到了,終于見到你了!”6月10日,濟南山大路一家酒店,91歲的小林和88歲的楊守先、87歲的張慧民滿含熱淚顫顫巍巍地擁抱在一起。時隔68年后,三位老戰(zhàn)友再度相見。
小林挺直身軀,以標準的八路軍軍禮向老戰(zhàn)友致敬。淚水在飛,哽咽的話語傳遞不完懷念之苦。
1942年,小林曾在當時的新沂縣(現(xiàn)在的新泰、蒙陰)龍廷區(qū)做崩潰日軍的工作,當時的我方區(qū)委書記就是楊守先,張慧民是區(qū)婦救會長。小林說,張慧民做的棉襖他一輩子也忘不了。 三位老友臨別之時,楊守先送給小林一根自己親手制作的千佛山酸棗木拐棍,上邊雕刻著“歷盡磨難”的字跡。張慧民送給小林一件新做的對襟中式夾襖,小林忙不迭穿上,重溫68年前的一幕。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