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票看演出已漸成習慣
火爆異常的《小丑嘉年華》
鋼琴家輪番來煙獻藝,引發(fā)港城學琴熱潮
煙臺大劇院售出的第一張演出門票
膠東在線網6月11日訊(記者 魏琪) “我們就是想讓煙臺的孩子們享受到大劇院帶來的文化藝術熏陶,因為他們的父母在這個年紀并沒有這樣的機會。我想再過三、四年,就會有一批孩子知道去音樂廳、去劇院觀賞一場演出應當是日常文娛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當這成為一種“常態(tài)”時,這個城市才可以說具有了成熟文化演出市場的條件。”6月10日,接收記者采訪的煙臺市保利大劇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翔暢談了他對煙臺文化演出市場的期望。
今年的六一節(jié),在港城連演4場的兒童劇《小丑嘉年華》,對煙臺小朋友來說,他們的這個兒童節(jié)因為“小丑”的到來而增色不少,由此形成的“小丑”現象,也成了文化圈,甚至是市民熱議的話題。
現狀:從“劉德華”到“小丑”
煙臺商演市場的兩個“怪相”
2009年4月18日,劉德華煙臺演唱會在煙臺舉辦,這場名為煙臺史上第一場商業(yè)演出卻在煙臺遭遇了票房慘敗的事實。
是劉德華的魅力不夠?是煙臺人花費不起“高額”的票價?還是主辦方的宣傳力度不夠?
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演出承辦方在演出后炮轟了煙臺商演環(huán)境,聲稱是煙臺的“要票”風氣攪亂了正常的演出市場。“劉德華演唱會”的主辦方在在接收媒體采訪時表現,演唱會期間,僅僅一個人一天能接到上百人的索票電話,通過領導、朋友、親戚,甚至是去“蹭”演出看。
隨后,爆出小沈陽煙臺演出之行因“要票”風風行被取消;一時間,“劉德華‘嚇跑’小沈陽”,成為業(yè)界談論的焦點,也成了煙臺文化演出市場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痛處。
四個月之后,煙臺文化中心建成,保利接收煙臺大劇院。一年多后,煙臺商業(yè)演出市場首次呈現連演四場、一票難求的《小丑嘉年華》。
“從去年的《小蝌蚪找媽媽》開端,大劇院的兒童劇就開端火了起來。而持續(xù)加演四場的《小丑嘉年華》的五千多張演出門票全部售出,沒有一張贈票”。煙臺大劇院的業(yè)務策劃部付航菲對此深有感想,“今年1月開票,每天咨詢最多的演出就是“小丑嘉年華”,到5月20日也就是演出前半個月,2500個座位銷售一空。最后,不得不開端加座,到最后的持續(xù)加場,即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的市民猜忌是我們大劇院把票‘藏’起來,故意不賣票。”
《小丑嘉年華》在煙臺連演四場的消息被國內很多經營商演的“圈內人”形容為“猖狂”的演出。因為該劇在保利的其他14個城市劇院都是演一場或兩場,即使是在演出一線城市的北京,也只演出了三場。面對煙臺大劇院持續(xù)加演的懇求,保利院線總部的負責人一再地追問王海翔總經理:“加演了,票你們能賣出去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