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陶穎) 今年逢“短三伏”,共30天,將比“長三伏”更熱。上午,市專業(yè)景象臺首次發(fā)布北京“三伏”氣象特點分析報告,40年來,今年伏天平均增溫超過3℃。
今天是今夏“三伏”首日。都說“熱在三伏”,畢竟伏天有多熱?根據市專業(yè)景象臺首次發(fā)布的伏氣象象特點分析報告顯示,三伏時節(jié)的氣溫和濕度比夏季平均要高出0.8℃和5%。
而三段伏天“熱”情各有不同。根據1971年至2006年的統計分析表明,北京三伏天的氣象特點是:初伏極端高溫氣象最多,同時增濕很快,每天增濕幅度平均在0.68%。
初伏向中伏過渡時最熱,而中伏則進入全年最潮濕的時代,濕度在75%至80%之間波動,屬于典范“桑拿天”氣象;末伏溫度、濕度依次緩解。從降水量上看,初中伏最多,末伏偏少。
此外,三伏氣溫將引起電力需求最明顯的變量。根據測算,氣溫為25℃時,氣溫每增加1℃,電力負荷增加3.7%;當氣溫為30℃時,氣溫每增加1℃,電力負荷增加5.7%。
今晚有中雨,東部有大雨。本周本市多陰天,并會伴有陣雨或雷陣雨氣象。白天最高氣溫在29℃到32℃之間,氣溫變更幅度不大,但卻在緩慢回升之中,氣象趨于悶熱。
今年伏天有多熱?
由于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同,有些年份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今年逢30天“短三伏”,而“短三伏”的平均氣溫比“長三伏”高0.6℃,但濕度要低5%。
并且,根據近40年景象材料統計,北京伏天增溫明顯。其中,初伏每10年平均增溫1.59℃,中伏增溫0.59℃。因此,今年伏天“熱”情將比40年前平均偏高超過3℃。而降水則成反比,每10年減少15.03毫米。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