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臺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院落平整
年度目標
對全市法定兒童年齡段、有康復適應指征和需求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實施康復救助。
截至12月17日,全市共為0-17歲的2759名殘疾兒童免費實施康復救助。其中,肢體殘疾兒童564名、智力殘疾兒童882名、孤獨癥兒童886名、聽力言語殘疾兒童349名。同時,為46名聽力殘疾兒童實施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為32名肢體殘疾兒童實施矯治手術,為100名殘疾兒童捐贈了輪椅,為154名0-6歲聽力殘疾兒童適配助聽器。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人數和服務率居全省前列。
2018年12月
市政府印發(fā)了《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
救助年齡由0-9歲調整為0-17歲,救助標準由每人每年1.2萬元提高到1.5萬元,并增加了“機構+社區(qū)+家庭”康復訓練模式,對0-9歲低保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殘疾兒童給予每人每月300元送訓補貼,比我市原規(guī)定每人每月增加150元;對0-9歲非低保戶、建檔立卡戶家庭的殘疾兒童每人每月給予200元的送訓補貼。
2019年
市政府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列入為民辦好十件實事項目
市殘聯會與教育、民政、財政、衛(wèi)健、醫(yī)保、扶貧開發(fā)辦等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做好2019年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的實施方案》,細化了服務流程,對救助對象和定點服務機構實行了協議管理。
市醫(yī)保局、市財政局、市殘聯印發(fā)了《腦癱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康復救治醫(yī)療保險和康復救助綜合保障實施方案》,將醫(yī)療保障范圍由0-7歲擴大到0-17歲,并提高了報銷比例,完善了康復救助政策。
市殘聯會同市衛(wèi)生健康委轉發(fā)了《山東省承擔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準入標準(試行)》,依照《準入標準》和管理權限、屬地原則,分級對承擔殘疾人康復服務的機構進行了評審認定,加強了監(jiān)督和指導,并向社會分批公布了99家定點康復機構,滿足了我市殘疾人康復需求,方便殘疾人和殘疾兒童、兒童家長自行選擇康復機構。通過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和服務體系,在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方面實現了“發(fā)現一例、救助一例”制度性保障,使殘疾兒童康復“應救盡救”。
為進一步提升和規(guī)范我市兒童康復治療師的執(zhí)業(yè)能力,市殘聯會同市醫(yī)學會成功舉辦了濟寧市首屆兒童康復治療師技能大賽,大賽由濟寧醫(yī)學院承辦,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提供專業(yè)技術支持,共有9個縣市區(qū)和市直單位的13支代表隊的57名選手參加了決賽,大賽對進一步促進殘疾兒童康復從業(yè)崗位技能標準化、規(guī)范化建設和提升兒童康復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意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