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記者 尹麗娜 通訊員 趙延懷 張露露)“俺兩口子都?xì)埣,村里李書記不少替俺家操心,前段時間剛給俺對象找了工作,這不,看著我腿腳不利索,又帶著人幫俺打掃衛(wèi)生。國家的這個精準(zhǔn)扶貧可是幫了俺大忙了!”在汶上縣康驛鎮(zhèn)廟東村,貧困村民黃小燕高興地說。
黃小燕一家三口人,丈夫李玉亮和她都?xì)埣,兒子上小學(xué)二年級,家中生活極其困難。缺少勞力是這個家致貧的原因,作為殘疾家庭,把家里的柴禾垛起來對他家來說也是很困難的事。12月20日剛吃過早飯,作為李玉亮家?guī)头鋈说拇逯Р繒浝钊f民就和村會計鄭衍橋和婦聯(lián)主任任仲秀來到了李玉亮家中,拿起叉子、掃帚,說干就干起來。兩個小時過去了,看著垛地整整齊齊,用塑料布蓋好了的柴禾垛,黃小燕很是感動!盀榱损B(yǎng)家,從前沒少出去找活干,但人家都不愿意要俺這個殘疾人,次數(shù)多了,自己都覺著自己沒用了。李書記為了幫俺,跑前跑后的找了好多地方,終于幫俺找到了工作,俺現(xiàn)在一個月能賺近一千塊錢呢,擱從前這事想都不敢想!”提起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李玉亮眼中泛起了淚花。
自開展精準(zhǔn)扶貧工作以來,在康驛鎮(zhèn),這樣的故事不僅僅發(fā)生在廟東村。11月26日,大雪過后,濟(jì)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駐秦街村第一書記房濤和工作成員就踩著泥濘路、冒著嚴(yán)寒到秦街村孤寡老人田長娥家中探望,為老人送上了棉被、油、面和800元的慰問金。田長娥老人老伴早年去世,女兒早早出嫁,老人不愿離開生活了近50年的家隨女兒到外地生活,便一人生活在秦街村,但老人患有心臟病。隨著天氣漸冷,田長娥老人的生活更成了房濤的“心病”。“真很感謝他們。這駐村工作組不僅為我們村修了路,還關(guān)心著我這老太太的冷暖,這心里比這身上還暖和!蹦杲哐奶镩L娥老人看著駐村工作組送來的慰問品激動地說。鄭樓村村民蘇士平患有半邊癱,兒子精神二級殘疾,兒媳離婚改嫁,留下一歲半的孫女由60多歲的老伴照料,鎮(zhèn)村幫扶干部不僅常去他家看望,還為他送去米面油及兒童食物和慰問金;宋莊村貧困學(xué)生薛志慧,父親患有精神疾病,無勞動能力,妹妹還在上初中,全家只靠母親打零工維持生活,縣交通局駐村工作組工作人員杜光春,個人拿出工資3000元資助薛志慧上大學(xué),并承諾負(fù)擔(dān)其四年大學(xué)學(xué)費。
貧困戶致貧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讀不起書、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沒有勞動能力、有的缺乏啟動資金,只有了解清楚貧困戶真正的致貧原因,從實際出發(fā),才能避免“花架子”,找到脫貧的“金點子”。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