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9月29日訊 彭會清,女,30歲,鄆城縣武安鎮(zhèn)河北王村人,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癱瘓在床的公公和患病的婆婆、一對年幼的兒女離不開她的照顧,還8畝農(nóng)田要種.........。從2004年結(jié)婚至今,她十年如一日操持家務(wù),照顧公婆,當起了家里的頂梁柱,在村里一直被譽為“好媳婦”,“好嫂子”. “要不是她,這個家早完了!”村民爭相贊嘆彭會清。十年來彭會清以孝心和愛心,讓家中充滿了幸福和溫暖。
孝敬公婆的好兒媳
公公張宗照今年64歲,兄妹四人,多年來,莫名的家族病籠罩著這個家庭: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渾身乏力,直至不能正常行走。二十年來,張宗照每天只能躺在床上,常年離不開藥,大小便不能出屋門。年輕的彭會清不怕臟不怕累,每天為公公端屎端尿,洗臉洗腳。公公有嚴重的靜脈曲張,彭會清每天早上都要用白布把公公的兩條腿纏裹起來,防止血液倒流,晚上洗腳時再解開。彭會清四處打聽偏方為公公治病,兩年前開始在梁山一家醫(yī)院治療。由于公公不能站立行走,每次看病,彭會清都要租輛面包車,抱著公公上下車,在醫(yī)院上下樓。病友和醫(yī)生都羨慕張宗照:“你閨女真好!真孝順!”當?shù)弥嫦鄷r,許多人感嘆地說:“這樣的兒媳婦實在是難找!”院長也被彭會清的精神打動,免費為老人治療。
“我們?nèi)野褧褰o拖累了,要不是她,我還不知道活到哪一天呢?”提起兒媳婦,張宗照眼淚直打轉(zhuǎn)。為控制病情,彭會清每隔幾天都得帶著公公去梁山檢查,這兩年光租車就花了八千多塊錢。公公心疼錢,多次提出不再治療了,彭會清則笑著開導(dǎo)公公婆婆:“錢花了可以再掙,借的錢我會想法慢慢還。只要你和媽的身體好,家庭團圓,這比啥都強!”
屋漏偏逢連陰雨,六年前,婆婆劉瑞鑫雙腿股骨頭壞死,住院期間又患了腦溢血。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住院治療,命雖然保住了,可是留下了后遺癥,連飯也不能做了,婆婆連續(xù)住了三次院,欠下五六萬的外債。如今,她每天拄著個拐杖,眼睜睜地看著兒媳婦忙來忙去,常常不由自地主掉淚。每當這時,彭會清就拉著婆婆的手,說“媽,別哭,我不累。”提起兒媳婦,說話不利索的她只有一個字:“好!”
盡管家里負擔重,可彭會清對公公婆婆一直很大方,公婆床前的零食從來沒斷過,一年四季公婆穿的衣服鞋襪日常用品她都得買回來,從不讓老人操心。閑下來的時候,她就陪公婆說說心里話,相互鼓勵著,溫馨的場景讓鄰居羨慕不已。
精心照料患病的二大爺和小姑子
二大爺就是公公的二哥張宗乾,他身體重殘,只能用手拖著個小板凳行走,一生未娶。由于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大小便經(jīng)常遺留在被子上。只要天氣允許,彭會清都要為老人曬被子,臟被子隨時給拆洗。兩年前,老人不幸燒傷,彭會清每天為老人喂湯喂飯,伺侯老人吃藥,像親閨女一樣。老人臨終前,彭會清給他穿好壽衣,看著他安祥地離去,隨后又披麻戴孝為老人送終。“二大爺活了這么長時間,沒有一個親人,臨老又享了會清的福了!”這是鄉(xiāng)親們共同的結(jié)論。
彭會清的小姑子是公公婆婆收養(yǎng)的,她離婚后帶著女兒回到了娘家。家庭的不幸讓她一度患上了精神疾病,彭會清帶著她走遍了周邊縣城,最終治愈。在那幾年里,彭會清一直把她的女兒和自己的女兒同樣照顧。年前,小姑子再婚時帶走了女兒,彭會清象割去了心頭肉一樣,難受得幾天吃不下飯。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