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4月9日訊 在臨沂市蘭山區(qū)銀雀街道沂州花園小區(qū),有這樣一個家庭,全家近50人集中居住,四世同堂,生活富足,從老人到孩子無一人抽煙、酗酒,無一人違法違紀。婆媳、妯娌、兄弟姐妹之間從未發(fā)生過爭吵埋怨,他們把家庭和諧看做高于一切,他們就是陳慶理一家。
“孝”為和諧之本
陳慶理一家把孝敬長輩作為立家之本。如今父母年已90歲,身體康健。前些年,陳兄妹6人,為更好地照顧父母,全都集聚到一塊,在沂州花園小區(qū)購下6位連排居室,構(gòu)建了一個由近五十人組成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二位老人畢生崇尚傳統(tǒng)文化,獨尊儒術(shù),因此,陳家皆以“孝”為本。且上行下孝,長幼皆如是。四代人等同居一處,整日圍在老人身邊,本本分分,互相影響、制約。這個大家庭,無一人抽煙、嗜酒,更無賭博或觸及法律的行為。
生活習慣上,皆以儉樸為榮,視浪費為恥。家庭成員極少外出用餐。下班或放學(xué)歸來,大都陸續(xù)來到二老膝下品品茶,說說話,看看書,讀讀報或進行商情交流。晚上六、七歲的孩童總是纏著九十歲的老人下五子棋、跳棋或象棋,其他人等觀陣、談笑。兩位老人總是樂得合不上嘴,長壽益于此。幾十年來,晚輩們還分別陪著老人先后到各地旅游,如到三亞過年,到北京參觀故宮,去蘇杭游玩,去日本賞櫻花。
和諧家風潤?quán)l(xiāng)鄰
只有平等坦待,家庭才能更美好。長輩以身作則,孩子以長輩為榜樣,耳濡目染,長此以往,良好的氛圍日漸形成。大人孩子相互尊敬,從沒有等級之分,沒有呵斥之語,侮辱之聲。老少四代天天歡聚一堂,寬容謙讓,年年如此。
陳家婆媳、妯娌、姑嫂近20人,她們朝夕相處,互敬互愛。每過年過節(jié)或哪個小家來了貴客,皆圍聚一塊,買菜的、做飯的、陪客的,各盡其能。她們從不攀比,更不會因事紛爭,幾十年來的集居生活,從沒有發(fā)生過口角。她們見面總是相互問好,開個玩笑,說個幽默話。因此,社區(qū)的左右鄰居贊不絕口。每當家庭迎娶新媳婦時,老母親總是笑著說:“好媳婦都跑到俺家來啦!”。至于資金分配,她們從不過問。她們講的是生活的精神質(zhì)量以及家庭的和諧,沒有一人會因個人的得失而影響情緒。
家庭成員中,愛好繪畫、書法的也不在少數(shù),有的用書法的形式把諸如“朱子治家格言”、“百孝篇”、諸葛亮的“誡子書”等寫下來,裝裱好,半年下來就送出去了幾百幅。在陳家開辦企業(yè)中、工廠里也組建了文化樂園、定期舉辦演唱會,向工人宣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工人中,每年還評選出“和諧家風”的優(yōu)秀家庭,并開會頒獎。產(chǎn)品銷售部經(jīng)常向客戶發(fā)放自印的宣傳冊,如“弟子規(guī)”等國學(xué)文化。陳家的晚輩皆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影響至深,寫字看書,蔚然成風。
家和事業(yè)興
陳氏一家原籍滕州農(nóng)村,于2000年來到臨沂先后經(jīng)商、辦企業(yè)、定居。曾經(jīng)的他們一窮二白,來到這里舉目無親,十幾年來靠好的政策和機遇,在此經(jīng)商、辦廠、搞企業(yè),立“誠信”為本,每個人在各自選擇的行業(yè)內(nèi)努力勞作、認真經(jīng)營,生意由小到大、資金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生活條件也逐漸提升。
但無論家庭的事業(yè)如何發(fā)展,掙來的資金依然由二老掌控,兄妹六人帶領(lǐng)全家,先后辦起了幾個企業(yè),只要哪家有好的項目,需要資金,都會自覺地把錢籌集過去,把項目做好做大。對于資金分配上,從不分你我,全家形成一種共識,全部資產(chǎn)都是二位老人的;ㄥX對于每個家庭成員從不限制,卻無一人有鋪張浪費、揮霍金錢的行為。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