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記者 盛利)截止到目前為止,山東省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賽程已經過半,賽場上殘疾健兒們的拼搏精神讓現場觀眾大呼過癮。每一個站在運動場上的運動員,都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在他們的背后,都站著一位不為人們所熟知的巨人。這位巨人,就是各位參賽運動員的教練員。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我們在欣賞殘運會賽場上隊員們精彩表現的同時,也可以試圖將視角伸向賽場外,一同感受運動員教練們和殘疾運動員家長們所帶給我們的感動。
你是我的眼 讓我看見這"跑道"就在我眼前
今天,讓我們一同探尋青島市短跑運動員王支鶴和她的教練孟凡賽場外的訓練生活,品味孟凡教練在帶領隊員奪冠背后的酸甜苦辣。
圖為孟凡教練帶領王支鶴沖刺瞬間
如果將一個人的眼睛全部蒙上,她會出現在200米賽場的跑道上么?答案可能稍出意外,完全可以。昨日上午9點半,女子T12級200米決賽的發(fā)令槍在濟寧體育中心打響,來自青島隊的13歲小姑娘以30秒16的成績榮膺冠軍。不過,和普通的女子200米短跑比賽不一樣的是,王支鶴是雙眼全部被蒙上的情況下,在引導員的指引下完成的比賽。冠軍王支鶴身邊的這位引導員,就是她的教練孟凡。
記者跟隨王支鶴和孟凡進入運動員休息室時,兩人還都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經過一分多鐘的調整后,孟凡告訴記者,自己之所以需要這么長時間調整氣息,主要還是緊張。"其實,我心里的緊張程度一點都不比支鶴少。"
據孟凡教練介紹,由于視網膜萎縮,王支鶴的視力只有常人的二十分之一左右。一個偶然的機會,孟凡發(fā)現了王支鶴身上的短跑潛力。從此,師徒二人就此結下了不解之緣。
身為青島市南區(qū)殘疾人聯合會的工作人員,孟凡大學畢業(yè)之后便和殘疾人運動打起了交道。每天下午,他都會帶著自己弟子一起訓練跑步。由于孟凡手下的運動員都是視力殘障人士,因此,在訓練中如何取得他們的信任,讓他們在戴上眼罩之后能夠放開膽量跟著自己跑,成為擺在孟凡眼前的頭等大事。
為了搭起這座信任的橋梁,孟凡可謂想破了腦袋。"無論是在訓練中,還是在生活中,我一直不把他們當殘疾人,他們也都把我當做自己的大哥哥。"在平日和運動員們的接觸中,孟凡將自己形容為一個"話嘮"。講故事、說笑話、拉家常,孟凡用自己想到的所有方法和隊員們進行充分交流,努力破解這些殘疾運動員們的心理防備。通過不斷溝通,孟凡逐漸取得了弟子們的信任。久而久之,這種信任也融入到了訓練中。正是有了充分的信任,兩人才能在比賽中合二為一,齊心協力,共同由起點奔赴終點。
"取得運動員信任,只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接下來最難的,就是向他們傳授肢體動作。"孟凡向記者介紹,由于這些孩子視力基本為零,所以接受起動作要領來十分困難。普通運動員一學就會的動作要領,有時他要向弟子們教上幾十遍。不僅如此,語言上的傳授對于他們來說不太容易接受,必須擺好動作之后讓他們去觸摸,他們才能將動作要領完全領會。"你想想吧,手里至少五六個孩子,我擺著姿勢不動,讓孩子們去觸摸,這一下午下來,我都感覺自己站成了一尊雕塑了。"孟凡用看似玩笑的話形容了自己為了孩子們的成績提高所付出的艱辛。
據了解,盲人賽跑的訓練都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練的帶領下,隊員們速度的提升都有一個由慢到快的過程。而在決定提升速度進行訓練的最初階段,對教練和孩子的配合默契程度是一個極大的考驗。由于提升速度會加劇殘疾人運動員的心理恐懼感,加上速度提升后兩人之間的配合還需要磨合,所以摔倒是經常的事情。當這種情況發(fā)生時,教練都會下意識的去保護運動員。由于領跑時教練員要比運動員靠前一個身位,所以在運動員跌倒的瞬間,教練們都會將運動員一把攬入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