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齊魯網(wǎng)9月12日訊(棗莊臺:張亞偉 嶧城臺:李修法)在棗莊市嶧城區(qū)陰平鎮(zhèn)白山腳下的東白西村,有一位103歲的壽星朱章氏,目前依然耳聰目明,神志清醒,滿口好牙一顆都沒掉,食量驚人,一頓能吃兩碗面條。熟悉她的人都說,老人之所以能長命百歲,靠的是孝順好兒媳——今年71歲的張成秀。張成秀五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婆婆朱章氏,用孝心譜寫了一首尊老敬老的動人頌歌,以溫良賢讓的美德維系著一個五世同堂家庭的幸福生活,向人們詮釋著家和萬事興的真諦。
談起張成秀照料婆婆朱章氏,還得從50多年前說起。張成秀與丈夫朱玉常從小青梅竹馬,情投意合。1963年,19歲的張成秀嫁入朱家,幾十年來,一直和婆婆住在一塊。俗話說:“婆媳親,全家和”。 50多年來,張成秀對婆婆孝敬有加,與親戚鄰里和睦相處,一家人生活得其樂融融。
和婆婆一起生活了50多年,張成秀從來沒有因為生活的瑣事與婆婆紅過臉、吵過架。在過去條件艱苦的歲月里,有好吃的、好穿的,婆媳總是讓來讓去,心里想的都是對方。30多年前自公公去世后,張成秀更是擔(dān)負(fù)起了照顧婆婆的全部責(zé)任。在她的精心呵護(hù)下,這些年來婆婆很少生病,身上、床上都干干凈凈。一次的孝順不難,一時的孝順也不難,難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今年已經(jīng)71歲的 張成秀這一堅持就是50多個春秋。張成秀對婆婆經(jīng)濟(jì)上供養(yǎng)、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撫慰。為了讓婆婆長壽,張成秀每天都早早起床,為老人準(zhǔn)備一盆熱水,伺候婆婆穿衣和梳洗,自己親自給婆婆洗腳。扶著婆婆出去曬太陽,陪老人說說話。盛夏酷暑,數(shù)九寒天,張成秀一如既往,用自己的愛心和孝心,精心呵護(hù)著婆婆。
張成秀的幾個兒女現(xiàn)在都已成家立業(yè),兒女們看到七旬母親如此辛苦地照顧著奶奶,紛紛勸說將老人送到最好的敬老院。但張成秀說什么也不答應(yīng)。張成秀說,現(xiàn)在趁著身板還算硬朗,她還能伺候。半個世紀(jì)來,張成秀始終照顧婆婆的飲食起居,如今她已是古稀老人,但孝敬婆婆的習(xí)慣仍然沒有改變,張成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傳統(tǒng)的中華孝德。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