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20日發(fā)表新聞聲明指出,“"德國之聲"基于勞工法終止與中文部自由記者蘇雨桐女士的合作。這一行為與所謂限制意見自由問題毫無關系,而是對一種任何單位都不能接受的個人過失行為的處置!甭暶鬟表示,節(jié)目部主任格爾達·摩爾女士8月19日通知蘇雨桐,2014年12月31日到期的付酬基本合同不再延長,并且立即生效。在剩余時間也不再使用她的文章。
據(jù)《紐約時報》介紹,38歲的活動人士蘇雨桐自2010年起流亡德國。蘇雨桐被解聘一事可以追溯到“德國之聲”專欄作者弗蘭克·澤林6月初一篇題為“從天安門到萊比錫”的文章。他認為,“如果西方單方面夸大描述天安門事件,無助于任何人!边@篇文章引發(fā)一些海外“異見人士”的不滿。之后,蘇雨桐聯(lián)合數(shù)十名“異見人士”向“德國之聲”提交請愿書,對澤林的文章表示抗議,并在“推特”上傳有關澤林的PS圖片。最令“德國之聲”不滿的是,她還在網(wǎng)絡上公開“德國之聲”管理層和中文部員工的內(nèi)部會議記錄,稱中文部的員工“被要求弱化中國報道的批評力度”。
“德國之聲”發(fā)言人約翰內(nèi)斯·霍夫曼22日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蘇雨桐在推特上散布“德國之聲”的內(nèi)部問題,世界上沒有哪家公司會容忍雇員這么做!拔覀兙孢^她,但她繼續(xù)這么做。”霍夫曼表示,“德國之聲”致力于報道多元化的聲音,“我們不能只有異見人士的聲音”,“我們對中國有批評的立場,同時也有其他立場”。
2008年,“德國之聲”中文部副主任張丹紅因“為中國政府說話”被調(diào)離職位。2011年,“德國之聲”因“政治不合格”開除4名“親華記者”,引起轟動。這4位記者中的一人22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自“張丹紅事件”后,“德國之聲”中文部成了“異見人士”的陣地!暗聡暋备邔右财扔趬毫Γ(guī)避正面報道中國。許多華人希望,作為一家德國公共媒體,“德國之聲”今后的涉華報道能更加客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