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與“村干部”本來是兩個不搭調的概念。曲阜師范大學教師趙坤,卻把這兩個概念緊緊地拉在了一起。2012年3月,時任曲阜師范大學發(fā)展研究室副主任的趙坤,被省委派任泗張鎮(zhèn)羅家莊“第一書記”。令羅家莊村民想不到的是,僅僅兩年時間,這位“白面書生”就讓羅家莊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剛來羅家莊村時,眼前的情況讓趙坤頓時傻了眼。全村僅有189戶,687 人,整個村莊座落在一條山溝里。經(jīng)過多日的逐戶走訪,羅家莊村基本現(xiàn)狀在趙坤的腦海里漸漸清晰起來。他總結說,羅家莊有“八多”、“四好”!鞍硕唷笔菤埣踩硕、貧苦戶多、文盲半文盲多、外出打工人員多、光棍多、孤寡老人多、廢棄院落多、撂荒山地多!八暮谩笔侨撕、空氣好、水好、風景好。
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的趙坤,不會畏懼困難。他在第一次村民大會上發(fā)言,向群眾莊嚴承諾時,有人說他是來鍍金的,干不出什么大事來。誰也不會相信,一個在大學里指指點點的老師,能有什么“治村方略”。趙坤堅信,實事勝于雄辯。接下來,他用行動證明一切。
趙坤深知治村的一個道理:“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边@些年,羅家莊沒有發(fā)展起來的根本原因,就是村黨支部缺乏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身份的轉換,迫使著趙坤思維的調整。趙坤沒有找村干部一個個的去談心,而是將跑項目作為凝聚人心的突破口。當省里30萬扶貧款到位后,他又向曲師大爭取了20萬元。有“米”了,做什么飯?趙坤與村支書張宜利、文書張立友達成了共識:將錢分成三塊,15萬元作為互助資金,15萬元用于買羊分發(fā)給貧困戶,20萬元作為創(chuàng)業(yè)基金發(fā)展項目。就這樣,第一批的60只羊發(fā)到了群眾手中。發(fā)羊這件事,看似平常,卻讓羅家莊干部群眾看到了希望。趙坤與村干部、村民的思想不斷碰撞,最后,達到了一個融洽狀態(tài)。3個月后,外出經(jīng)商的村“兩委”成員回來,外出務工的黨員也陸續(xù)回來了,村里的工作進入了正規(guī)化。
接下來,他們從村民中公開遴選了一名經(jīng)濟能人,為其提供10萬元資金,建設了羅家莊第一個小微企業(yè)——粉皮廠,每年交1萬作為村集體收入。然后,又以同樣的方法,籌建了一個花生油廠。羅家莊村集體經(jīng)濟收入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
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趙坤為羅家莊村制定了5年村莊發(fā)展規(guī)劃。投資50萬元修通了村莊水泥路,投資23萬元加固村南水庫,流轉土地2000畝山林地。從出思路到找關系,到從跑項目到跑資金,趙坤總是親歷親為,一絲不茍。那段時間,趙坤黑了,瘦了,卻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張宜利對村干部們說:“受累的是他,得實惠的是咱們。所以,大家一定要全力支持趙書記的工作!
一樁樁好事,一件件實事,擺在羅家莊村民面前時,群眾紛紛對趙坤堅起了大姆指。趙坤說,羅家莊是一個熔爐,我要在這個熔爐里鍛煉,在鍛煉中升華,一定要讓羅家莊富起來,美起來。2012年8月6日,他與張宜利等村村干部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搬遷村莊。2013年6月20日,安山小鎮(zhèn)社區(qū)建設全線開工,170棟連排別墅、3棟多層樓房和2棟老年公寓如期建設。羅家莊村成了十里八鄉(xiāng)里的好村,周邊村莊的姑娘都樂意嫁到羅家莊來。一年多的時間里,羅家莊娶了18個新媳婦,有個53歲的老光棍也取了媳婦。羅家莊在悄悄地變化著,趙坤依然忙碌,辛苦,充實。
按照現(xiàn)代人的標準,趙坤有車有房,有一個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適,本可以隨波逐流,按部就班地在大學里教學,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趙坤義無返顧地選擇了來羅家莊,這種選擇意味著壓力,意味著責任。他把下鄉(xiāng)掛職鍛煉,看成是人生“干點事業(yè)”的一個機會,他把羅家莊作為一個新的創(chuàng)業(yè)舞臺,要利用“羅家莊這張名片”,既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也同時創(chuàng)造社會的價值。
趙坤在日記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為羅家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希望我的努力,能換來羅家莊真正的發(fā)展和繁榮,我將無怨無悔地繼續(xù)奮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