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電力巡線工李懷成和他的32雙鞋
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今日報道》
齊魯網(wǎng)濟南5月22日訊 在濰坊東鎮(zhèn)沂山上有一條供電線路,這條線不僅是山東省跨度最大的10千伏輸電線,同是也是保障山東東部五地市電視信號傳輸?shù)闹鞴┚路,為保障的輸電安全,巡線工張義通和李懷成14年如一日,跋山涉嶺行,走在巡線路上,光穿壞的鞋子就是幾十雙。
李懷成:“這是刮臺風時候穿的,穿了七天就把這鞋磨成這樣了,這是老張的,這是我的。布鞋是老婆給做的。”
據(jù)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今日報道》報道,這樣的鞋子,李懷成和張義通共留著32雙,每雙鞋子背后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張義通49歲,李懷成41歲,他們的日常工作就是對沂山上的87級塔桿進行線路巡視,以保障山東東部電視信號傳輸及周邊地區(qū)用電。
李懷成:“越往上這一段更難走了,我得把鞋換下來。”
記者:“換什么鞋?”
李懷成:“我得換雙膠鞋,這布鞋就不舍得穿了。腿上有點靜脈曲張。”
記者:“穿布鞋好一些是吧?”
李懷成:“穿布鞋透氣好,不累。這樣的自己做的布鞋爬山路很陡,一下蹬就蹬破了。很多石頭,膠鞋好點。”
這雙布鞋,讓李懷成的背包有了溫暖的力量。每次巡線,張義通和李懷成都要徒步翻越幾座海拔過千米的山頭,來回50多公里,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是他們巡線生活的真實寫照。
李懷成:“整天山里跑,就嫌鞋不好,一月費一雙,一年一籮筐。”
為了能在天黑前完成巡線,張義通和李懷成只能走最近的路線,人跡罕至的山中,野生的刺槐和荊棘常在他們的臉上、身上劃出道道傷痕。
張義通:“這一塊很陡,很難走,背要貼著石頭啊,那次穿的薄點,冬天上了凍,每次都是抓著荊子從那里下來,那次荊子脆了,一抓,出溜下來,滑下來,趴著下來了,肚子照著那里一個木渣子劃了一道。”
帶著二十公分長的傷口,張義通堅持完成了那天的巡線,這次受傷,他沒有告訴任何人,更沒有向單位請病假,帶傷巡線了一個多月后,傷口才慢慢長好。
讓老張受傷的這段路,是連接82號線桿和83號線塔的路段,直線距離750米,可要想巡完這750米線,兩個人則需要翻越3個山頭,往往要走一個多小時。
李懷成:“覺得在全省當中,這跨度最大的(10千伏線路)讓我們兩個來巡,覺得很值得,這份工作我們也很珍惜這份工作。”
天開始漸漸黑了下來,路也越來越難走,早上剛穿上的新鞋,此時也張開了口。
14年的巡線路,張義通和李懷成磨壞了數(shù)不清的鞋子,卻也練就了一身扎實的硬功夫。
憑這種熟練與專業(yè),在2012年達維臺風來襲時,他倆在4小時之內(nèi)就完成了20多公里路段的故障排查,保障了供電及時修復。
巡完最后一級線塔,已是晚上8點多,李懷成告訴我們,運氣好的話,能搭上順風車,就可以早些到家。
我們就是看著線路正常運行,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這些下邊戶里都能正?措娨暎@就是我們最大的安慰了。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