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齊魯網(wǎng)5月13日訊(棗莊廣播電視臺渠玉峰 通訊員:甘倩茹 張冬梅)送孩子去學校接受教育,這對于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然而,這件普通的事對于滕州市荊河街道后十里崗居的彭芳來說卻充滿了艱辛。雙胞胎兒子今年夏天就滿9周歲了,別家的孩子這個年齡都是個獨立的大孩子了,但彭芳的倆孩子卻因患有腦癱,無法正常走路,今年春節(jié)過后,她和丈夫毅然決定背著孩子去上學。彭芳說:“天下的母親,心都是一樣的。”
雙胞胎早產(chǎn),半年后查出腦癱
9年前,彭芳和丈夫張強結婚,不久后她懷孕了,而且還是雙胞胎,得知這個消息全家上下都高興的不得了。然而,這對雙胞胎兄弟卻早產(chǎn)了,在保溫箱里待了數(shù)天后,兩個孩子保住了性命。但半年后,夫婦倆發(fā)現(xiàn)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大人抱著的時候兩腿都是軟綿綿的,抬頭也很吃力,到醫(yī)院檢查后被確診為腦癱。“小孩肢體發(fā)育緩慢,運動無力,將來可能一輩子只能躺在床上。”醫(yī)生的話如晴天霹靂,讓彭芳夫婦陷入了絕望。
從那以后,彭芳夫婦帶著孩子走上了漫漫求醫(yī)路,F(xiàn)在,彭芳夫婦每天都帶他們?nèi)D幼保健院做康復治療,來回數(shù)十公里的路,他們風雨無阻。“做康復六周歲之前國家有補助政策,現(xiàn)在沒有了,一天得花一百六七十元錢,這對一個農(nóng)村家庭不是小數(shù)目。”彭芳說,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身體也越來越重,這也讓彭芳有些吃不消。有時候彭芳愁得吃不下飯,但是為了有力氣抱孩子,她強迫自己多吃一些好有力氣。
艱難決定:背兩個兒子去上學
因長期求醫(yī),孩子上學的事情被耽誤下來,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看著同伴一個個背著書包去上學,小哥倆眼里滿是渴望。彭芳和丈夫商量之后,做出一個艱難決定:背著兩個兒子去上學。
為掙錢給兒子治病,丈夫常年外出打工,照顧孩子的重擔都落在彭芳身上。每天早晨不到5點,她就起床給兩個兒子穿衣、吃飯。上午,她和兒子們一起上學。孩子在教室里聽課,她不顧寒風凜冽,站在窗外觀察,下課她把孩子背出教室,讓孩子玩耍做運動。下午再帶著孩子騎行數(shù)公里去婦幼保健院康復中心訓練,晚上回到家還要給孩子做按摩、拉伸等輔助治療,周而復始。
在彭芳家里,屋內(nèi)沒有什么像樣的家具,但是耀文和耀學倆兄弟嘰嘰喳喳圍著媽媽奶奶撒嬌的樣子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歡樂。雖然孩子上學給彭芳帶來了很多困難,但每當她看到孩子學到了新知識、交到了新朋友便覺得一切都值了。“孩子學會走路只能達到自理的目標,要想成為一個自立、自尊、自強的人,就必須去上學,只要孩子愿意做的事,我都會一路陪著。”彭芳堅定地說。
四口之家 依然前行
在彭芳家的院子里,記者看到兩個特別的小推車。“這是為倆孩子特別定制的,一來可以練習走路,增加下肢力量,另一方面我也能抽出身忙些其他的家務事。”兩個孩子推著車子在院子里走來走去,彭芳則不斷地鼓勵兩兄弟,不厭其煩地教他們怎樣走路。彭芳說,倆孩子,老大比較粘人,老二反而像大哥哥。
幾年來,彭芳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經(jīng)濟上的困窘、身體的勞累,經(jīng)常壓得他們喘不過氣,雖然一路艱辛,但她有信心陪孩子一直走下去。“孩子雖然身體上有缺陷,但他們哥倆性格都很活潑,這也是我們家人所希望的。”彭芳說,目前,醫(yī)生說兩個孩子只要堅持深度治療還有站起來走路的希望,這個四口之家雖然步履蹣跚但相互扶持,堅定地朝著希望走去。
延伸閱讀: 68歲奶奶照顧倆腦癱孫女上學 天天陪做課間操淄博堅強母親照顧腦癱棄嬰27年 為了兒子照顧好身體10歲兒子重度腦癱 媽媽不離不棄抱著他去上學山東100名困難家庭腦癱患兒將獲醫(yī)療援助青島十大優(yōu)秀母親:自學中醫(yī)喚醒腦癱女兒(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