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齊魯網(wǎng)5月3日訊(臨清臺 李蕊)五一小長假期間,有人選擇外出旅游,有人選擇在家蝸居,而臨清市的不少市民,都選擇了本地的胡同游,他們追尋歷史、了解歷史,真正體現(xiàn)了一回穿越時空的感覺。
早八點多,在位于臨清市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鰲頭磯門前,近千名參加胡同游的市民們早已整裝待發(fā),在講解志愿者的帶領(lǐng),市民們的思緒從喧囂繁雜的現(xiàn)代生活,被帶入到悠悠的歷史歲月。
參加胡同游的隊伍中有白發(fā)的長輩,有難得休閑的白領(lǐng),還有輕松快樂的學生,有的是第一次參加活動,還有些把自已稱為"胡同游愛好者",因為他們每次胡同游期間,都放下身邊的事情,積極踴躍的參加,每一次,他們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更深的認識。
臨清市是著名的千年古縣,運河名城,因運河漕運而崛起,享有"繁華壓兩京"、"富庶甲齊郡"之美譽。目前即有全國唯一一處還保存有原貌的鈔關(guān)舊址,又有反映明清民間生活的小街小巷。臨清曾有古街巷200多條,現(xiàn)存170多條,每一條街巷,都有他獨特的歷史地位,像箍桶巷、竹竿巷、白布巷等古街巷,都是明清時期漕運興盛期間,不同的功能劃分區(qū),久而久之,也就依照功能有了自已別具一格的名稱。
游人王新宇:"很多史料都是第一次聽說的,覺得很有價值和意義,對于一些特別有名的地方,比如竹竿胡同,覺得還應(yīng)進一步保護開發(fā)和利用。"
在胡同游期間,臨清的市民們走上橋閘,感受當年大運河上"檣帆林立,貨積山堆"的景象。走進窄窄的胡同,古樸的四合院,踏尋歷史遺跡,與老城居民的生活相融合,對運河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