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舌尖上的中國》這部追尋中國飲食文化傳統(tǒng)的紀錄片獲得國內(nèi)外觀眾的一致稱贊。現(xiàn)在,央視拍攝了第二季,不過這一次中國觀眾的反響并沒有上一次那么強烈。在第二季中,制片人似乎更在意扣動觀眾的心弦,而不是味蕾。食物的制作者和食用者成了主角,而不是食物本身,有喧賓奪主之嫌。
據(jù)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25日報道,《舌尖上的中國Ⅱ》每周五晚在CCTV第一套節(jié)目播出,同時也可以在網(wǎng)上觀看。第一集的內(nèi)容詳盡無遺地展示了各種獨具中國特色的美食,從酥油蜂蜜、清燉跳跳魚到雷山魚醬,再到泉州蘿卜飯。但真正的重點是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第一集中,一名藏族青年為了幫助家人制作酥油蜂蜜而進入深山尋找原料。為采集需要的蜂蜜,在沒有使用任何安全設備的情況下,他花了4個小時攀登一棵高達40米的樹。片中說,酥油蜂蜜是當?shù)丶彝プ钕矚g的食物之一。
該片還前往浙江省進行拍攝,講述了一位漁民花費兩年時間研究怎樣捕捉跳跳魚。
在四川,一對夫妻到全國各地賣蜂蜜,用這些錢支付兩個孩子的教育費用。為了彌補沒有與孩子共處時間的遺憾,他們精心準備了雷山魚醬,這種魚醬用非常難釣的小魚曬干后加工制成。
片中還講述了一位從美國重返故鄉(xiāng)福建泉州的華僑。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請同鄉(xiāng)品嘗家鄉(xiāng)傳統(tǒng)美食——泉州蘿卜飯,這道美食由蘿卜、魚肉和米飯等原料做成。
報道稱,第一集播出后,很多觀眾認為《舌尖Ⅱ》似乎已變成一檔愛國主義教育節(jié)目,而不再是一部純粹的美食紀錄片。
社交媒體上也有許多用戶對第二季表示失望。
一些人認為該片嘗試將個人情感上升至政治層面,尤其是意圖借食物來宣揚民族和諧。一位微博用戶寫道,片中大部分內(nèi)容在邊境地區(qū)拍攝或與少數(shù)民族菜肴有關,卻忽視了漢族的食物。
報道稱,該片不甚隱晦地包含了政治宣傳元素或許并不稀奇,畢竟它是官方媒體CCTV出品的。
在本月早些時候舉行的第二季首映禮上,CCTV臺長胡占凡套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常說的“中國夢”一詞講道,舌尖里的“中國夢”是美食背后的中國人對幸福圓滿的追求、對生活樂觀的態(tài)度、對和諧自然的樸素情感。
據(jù)報道,第二季還將涵蓋教育、富士康以及單親家庭等主題,而這些與食物有何關系還不得而知。
報道認為,該劇令觀眾們贊揚的是它能勾起人們對家鄉(xiāng)和童年的懷念。
一位微博網(wǎng)友寫道,《舌尖Ⅱ》讓他有許多話想說,主要是因為該片使他想起了父母和奶奶,他記得父親在他小時候開始學捕魚,還稱他已經(jīng)好久沒回家了,所以決定過幾天回去一趟。
該片是否標志著一種新的政治宣傳形式?或者僅僅只是一部引起轟動、令人熱淚盈眶而非垂涎欲滴的劇集?無論如何,正如老話所言:民以食為天?隙〞泻芏嗳擞^看這部紀錄片。
對于一位旅居美國的觀眾來說,單是想想所有的中國菜就足以讓她鄉(xiāng)愁滿滿了。這位觀眾在微博上寫道,都不用說瞥一眼這部片子,光是看網(wǎng)上的評論就足以讓她這樣假裝高端冷艷國際化的人顯露出真實的愛國情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