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4月18日訊(平原臺 閆長麗)說起《清明上河圖》很多人并不陌生,它是北宋畫家張澤端存世精品,描繪了北宋時期汴河碼頭商貿(mào)繁華,社會和諧的景象。如今,據(jù)山東廣播新聞頻道《直播山東》報道,在平原縣前曹鎮(zhèn)一位六十歲的老人,用了近三年的時間,繡制了一幅6.4米長的十字繡作品。
在前曹鎮(zhèn)宋美宮村孫秀蘭的家中,記者見到了這幅長達(dá)6.4米的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整幅作品需要三四個人聯(lián)手才能展開。
作品針腳細(xì)膩勻稱,色澤豐富,很難想象它竟然出自這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之手。
畫面氣勢恢宏,栩栩如生。
老人5年前不幸患上了股骨頭壞死,從此只能靠雙拐行走, 她說,這幾年是十字繡給了她精神上的寄托。
在前曹鎮(zhèn)宋美宮村孫秀蘭的家中,記者見到了這幅長達(dá)6.4米的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整幅作品需要三四個人聯(lián)手才能展開,畫面氣勢恢宏,栩栩如生,作品針腳細(xì)膩勻稱,色澤豐富,很難想象它竟然出自這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之手。
今年60歲的孫秀蘭,5年前不幸患上了股骨頭壞死,從此只能靠雙拐行走,為了減輕家里的經(jīng)濟負(fù)擔(dān),孫秀蘭在得知十字繡的市場價值之后,便決定繡幾幅十字繡補貼家用。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剛開始接觸十字繡,繡布上密密麻麻的小格子,顏色多樣的彩線,還真讓孫秀蘭犯了難。
孫秀蘭告訴記者:“一開始,拿著這書來一看,密密麻麻的就覺著犯愁了,等著一比對這個線號,這個字母跟這個線號一對,慢慢地也有信心了,繡了一段時間,我覺著還有點跟精神支柱似的,我就堅持繡下去。”
就這樣,孫秀蘭一邊看指導(dǎo)書,一邊數(shù)格子對顏色,從早忙到晚也只能完成火柴盒大小的面積,看著長長的繡布她差點放棄,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淺淺地迷上了十字繡,常常一繡就是好幾個鐘頭,時間一長,這腰酸背疼的毛病也跟著來了,由于行動不便,體貼的老伴兒也總時不時地幫她按摩一下,緩解疼痛。
“只要她入了門,她就覺著有精神頭了,哎呦,說實在的我說要不你歇歇,常累的那腰直不起來都,都弄么大歲數(shù)了,我說,要不她這個病我就能出去干點零活,這個也干不了呀,摔倒好幾回了,嚇的我沒法沒法的。”孫秀蘭老伴這樣說。
看著繡好的作品,孫秀蘭告訴我們, 這幾年是十字繡給了她精神上的寄托,只要繡十字繡,她就覺得活得有意義,內(nèi)心充實,也許對普通的十字繡愛好者來說,刺繡是娛樂,但對孫秀蘭來說,刺繡卻是一個可以幫她實現(xiàn)個人夢想的希望:“就覺著有這個精神支柱吧,賣了錢以后,我就把這個股骨頭換它,我個人自力更生,給家里減輕點負(fù)擔(dān)。”
延伸閱讀:奶奶打個盹孫女不見了 遍街尋找原來是個“大烏龍”秒殺嫩模!濟南驚現(xiàn)奶奶級模特走秀 風(fēng)韻動人(圖)泰山老奶奶生日 游客提前一天排隊搶頭香祈平安最美家庭:中國好孫媳照顧癱瘓奶奶似親孫女60歲超模奶奶風(fēng)情萬種 火辣身材秀美腿【圖】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