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黃桂云在社區(qū)做環(huán)衛(wèi)工,一個月收入不到1000元,紀奕財之前一直打零工,兒子發(fā)病前才開始跑出租,遇到這樣的事,原本拮據(jù)的家庭幾乎陷入絕境。治療期間,家里一共花了三四十萬元,好多都是親朋好友幫著借的。
讓家人感動的是,期間,紀晨的同學、老師、父親的同事、村委以及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我們不能失去這樣一位同學,但畢竟力量有限,于是就求助蒲公英公益平臺,靠社會力量來幫助他。”紀晨的初中同學小代說。“了解他們一家的情況后,我們聯(lián)系了一家城陽區(qū)的愛心企業(yè),捐款3萬元。”城陽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說。
幕后:
捐獻器官感恩社會
紀晨離開醫(yī)院后,家人又回到病房幫忙收拾。黃桂云躺在病床上,淚水已經(jīng)干了,兩只眼睛望著屋頂,什么話也不說。擔心她想不開,親友們一起上前安慰。“只有一個兒子,辛苦培養(yǎng)了這么多年,讓她一下子怎么接受得了。”說著親友們又哭了起來。
紀先生告訴記者,從侄子被確定腦死亡那一刻起,家人就想到捐獻的事。“紀晨發(fā)病后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的幫助,我們無以為報,就讓他來幫助需要的人吧。”紀先生說,事后,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開會商議過,紀晨的父母都同意將兒子的器官捐獻出去,可直到昨天下午,紀奕財才最終決定給紅十字會打電話。“我們從來沒有放棄兒子,不到最后一刻,家人總是抱著希望。”紀奕財說,這個電話對他而言是個很難的抉擇。
“既然孩子醒不過來,就用他的器官去救那些有希望康復的人吧,這樣,我們也會覺得他還活著。”黃桂云用極低的聲音說。
他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紀晨發(fā)病后,同學、老師都來了,可見他的人緣有多好。”紀先生說,提起紀晨,親友們個個豎起大拇指,在大伙心中他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知道父母不容易,平時有什么好吃的,都讓著父母先吃。如果父母不吃,就硬往嘴里塞,父母口中埋怨著,心里卻都美滋滋的。
“這孩子從來不亂花錢,買什么東西都會事先征得父母同意。”紀先生說,發(fā)病前,紀晨的一部舊手機丟了,他在商店里看好了一部新手機,于是就和父母說了。一部手機只有2000多元錢,面對著兒子,紀奕財有些為難,他不想拒絕兒子一個小小的請求,可對于這個家庭而言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爸爸,不用急,反正不急著用,等以后便宜了再買。”紀晨的一句話打破了父子間的尷尬。每次說起這件事,父親都后悔得直拍大腿,因為以后再也沒有機會實現(xiàn)兒子這個愿望了。
“除了同學的集體活動,他很少出門。”紀晨的小學同學說。“紀晨家里,甚至找不到一張照片。”紀先生說著打開手機,上面有女兒和紀晨一起玩時拍下的照片。照片上的紀晨,一米八多的大個,清秀的臉龐,仍是一個陽光大男孩。(記者王濤)
延伸閱讀:青島:少年昏迷四個月腦死亡 大義父母決定捐獻遺體去世母親仍頑強“活”腦死亡孕婦儀器維生待胎兒降生17歲學生車禍腦死亡 捐獻器官讓6人獲重生 13歲四川少女腦死亡捐器官挽救兩人生命30歲公務員突發(fā)中風腦死亡 父母抉擇4天捐其肝臟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