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11日報道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月8日發(fā)表了題為《日本廣播協會與安倍的議事日程》的署名文章,作者亨利·勞倫斯在文章中稱,以當時的標準來衡量,日軍在二戰(zhàn)期間強征慰安婦并沒有錯。至少在日本廣播協會(NHK)會長籾井勝人看來是這樣。
慰安婦言論遭到抨擊
最近剛剛接受首相安倍晉三任命的籾井此前宣稱,在道德上,日軍在二戰(zhàn)期間強征兩萬名亞洲慰安婦的做法與現代荷蘭阿姆斯特丹紅燈區(qū)的性交易差不多。他認為,對幸存下來的慰安婦進行賠償的要求“令人費解”。這番言論引起軒然大波;u井還宣稱,日本廣播協會的國際報道應在中日釣魚島等爭議問題上支持政府的政策。
文章稱,這些言論在東亞招致猛烈抨擊,也在日本議會引起一些強烈的質疑。但安倍及其領導的執(zhí)政黨自民黨卻表示支持籾井。令人擔憂的是,日本最著名的新聞機構的領導者不但沒有為爭取獨立評論而戰(zhàn),還公開屈服于政治影響。如果籾井真的讓鷹派首相控制國際報道方向,那么將給日本與東亞國家的和平關系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盡管籾井迅速收回了有關慰安婦的言論,但他在道歉的同時也表示,他并不是為言論的內容道歉,而只是為在官方新聞發(fā)布會上發(fā)表這番言論而道歉。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宣稱,因為這些言論是個人觀點而不是官方聲明,所以“不是一個問題”。安倍在議會受到相關質詢時拒絕置評。
NHK轉向的危險信號
文章指出,日本保守派政治家素有干涉媒體的歷史,但最近這起風波可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文章稱,到目前為止,日本廣播協會一直是日本最受信賴的機構之一。該機構的資金來自電視用戶繳納的年費,所有電視用戶每年都需繳納大約140美金。對日本國內新聞的全方位報道也為該機構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在2011年3月日本遭受大地震、海嘯與核災難之后,日本廣播協會成為最主要的信息來源。因此,該機構的評論基調對于日本的民主質量而言至關重要。依據法律,日本廣播協會不應具有黨派傾向,但局內人都知道,政治干預和威脅減少資金支持都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該機構的自我審查。日本廣播協會的新聞工作者與其他媒體人一樣優(yōu)秀,但他們的新聞自由取決于老板。有時高管能夠頂住政治壓力,但讓權勢人物難堪的報道人員卻經常受到制裁或被邊緣化。對于“評論自治”而言,一個沉默的會長和一個干涉媒體的首相是何等糟糕的組合。
此前沒有廣播媒體從業(yè)經驗的籾井去年底被自民黨任命為日本廣播協會會長,和他一起得到任命的還有一眾高管,但幾乎都是安倍的親信或鷹派盟友。而安倍本人也一貫對媒體采取高壓手段,而且是幾年前日本廣播協會一部有關慰安婦的紀錄片被迫刪改的幕后主使。這部紀錄片反映了日本女權組織為讓國際社會關注日本政府未予幸存慰安婦足夠賠償所做的努力。
挑釁或引發(fā)過激反應
文章認為,現在的危險在于,安倍政府與中國在一系列問題上的“輿論戰(zhàn)”愈演愈烈,而且兩國的民意都日趨強硬。如果日本廣播協會的國際新聞報道無條件地支持政府的政策(籾井認為這并無不妥),則對弱化日本對中國日益加深的敵意毫無益處。此外,對各黨派政治家而言,日本廣播協會的新聞和時事節(jié)目都是其他媒體難以比擬的最佳平臺。
作為國家廣播公司,其準官方的地位又增加了節(jié)目中各種言論的國際曝光率;u井有關日本廣播協會評論立場的言論無疑將使自民黨內的強硬派和復興黨等邊緣政黨在采訪中更加大膽地表達極端立場,他們希望獲得廣泛聽眾并得到同情。兩國的極端分子將越來越深地陷入挑釁與反挑釁的循環(huán)。
文章指出,兩國之間的輿論戰(zhàn)有時演變?yōu)榫唧w的政治姿態(tài)和軍事邊緣政策。在政治家迎合聽眾日趨強硬的外交政策立場時,每一次挑釁都增加了引起過激反應的可能性。亞洲最不需要的就是日本民族主義的“回響室”,但在籾井勝人的領導下,日本廣播協會也許正在朝這個方向前進。而這樣做的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