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契冬奧會即將于下月7日拉開帷幕。為了這次冬奧會,俄羅斯當局已經(jīng)投入約500億美元。然而,新年前夕發(fā)生在伏爾加格勒的兩起恐怖主義襲擊,為冬奧會蒙上了一層陰影。兩起爆炸奪走了34人的性命,也令俄羅斯的安保部門更加關(guān)注起一個名字:被稱為俄羅斯本拉登的多庫·烏馬羅夫。
1發(fā)跡
“車臣總統(tǒng)”變“酋長”
烏馬羅夫是何許人也?
烏馬羅夫的童年生活鮮為人知。從俄羅斯媒體的報道中可知,烏馬羅夫今年50歲,出生于車臣南部的一個村莊。據(jù)稱烏馬羅夫出生于書香門第,大學學習建筑,后來成為了一名工程師。他的兩個兄弟都在車臣戰(zhàn)爭中死亡,父親被俄羅斯軍隊抓獲,命運不明。烏馬羅夫至少有六個孩子,俄羅斯曾將他的妻子和孩子抓獲作為人質(zhì),但2005年迫于媒體壓力最終釋放了他們。
烏馬羅夫崛起于車臣的分裂運動。1994年,時任俄羅斯總統(tǒng)葉利欽指派俄軍攻打車臣。烏馬羅夫加入前線作戰(zhàn),一路被提拔,并在車臣短暫的獨立期間擔任了車臣安全部長一職。
1999年,第二次車臣戰(zhàn)爭爆發(fā)。烏馬羅夫則成為了車臣武裝“西南前線”總指揮官,手下掌控有1000多名士兵。這一次,烏馬羅夫面對的是素以強硬手段著稱的硬漢普京。普京指揮軍隊兩路進攻,以絕對優(yōu)勢壓制了車臣分裂主義勢力。
兩次戰(zhàn)爭,車臣地區(qū)的經(jīng)濟倒退了50年,但烏馬羅夫的勢力卻不斷壯大。2006年,他成為了車臣分裂分子成立的“車臣伊奇克里亞共和國”的總統(tǒng),同時身兼國防委員會主席,三軍最高指揮官等諸多要職。
不過,相比起“車臣總統(tǒng)”的稱號,烏馬羅夫更喜歡被人叫做“酋長”。在車臣分離運動陷入低潮后,烏馬羅夫把自己重新進行包裝,將自己打造為全球“圣戰(zhàn)”的支持者。2007年10月,他成立了“高加索酋長國”,自任酋長,要求該國嚴格執(zhí)行伊斯蘭律法,并將西方國家稱為所有穆斯林的“敵人”。這是車臣分裂勢力領導人第一次和“基地”組織的論調(diào)“遙相呼應”。分析家認為這反映了車臣分裂運動從分離主義向原教旨主義的轉(zhuǎn)變。
2藏身
數(shù)次“被死亡”難覓蹤影
烏馬羅夫被媒體稱為“俄羅斯拉登”,一是因為烏馬羅夫與拉登外在形象很相似,在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露面中,烏馬羅夫總是以絡腮胡子迷彩服這樣的“戰(zhàn)士”形象示人;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效仿拉登,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恐怖襲擊案件。
如今,烏馬羅夫已經(jīng)上了多國的通緝名單。聯(lián)合國已經(jīng)將他定性為恐怖分子,加拿大凍結(jié)了他的財產(chǎn),美國則懸賞500萬美元來交換抓捕他的線報。
作為俄羅斯的“頭號公敵”和多國通緝的目標,烏馬羅夫的蹤跡就是個謎,很少有人看到他的“廬山真面目”。烏馬羅夫曾經(jīng)數(shù)次“被死去”。2005年1月,媒體報道烏馬羅夫被俄羅斯特種部隊在格魯吉亞邊境附近擊斃。3月,烏馬羅夫被傳嚴重受傷;9月,“烏馬羅夫的墳墓”被找到;2011年3月,俄羅斯特種部隊在北高加索地區(qū)的印古什共和國擊斃了17名武裝分子,據(jù)稱烏馬羅夫也在其中。這些現(xiàn)在看來,都是傳聞。
自從2011年的莫斯科機場炸彈襲擊之后,烏馬羅夫沉寂了有近兩年的時間。在車臣的前兩位分裂運動頭目都被俄羅斯定點清除后,他成為了俄羅斯當局反恐的重中之重,只能不斷變換位置隱藏。
3襲擊
俄版拉登瞄準索契冬奧會
2013年末,俄羅斯南部城市伏爾加格勒,24小時內(nèi)接連發(fā)生的兩起爆炸,讓這個城市在碎片、傷痛、恐慌和憤怒中迎來2014年。34個家庭在新年到來前失去了他們的親人。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