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增綠。在金濟河河道兩側補栽垂柳,園路廣場周圍補栽落葉喬木,間隔種植花灌木,形成圍合空間,裸露土地補植地被,河岸邊栽植鳶尾,間植迎春等植物,水面栽植水生植物,跨河橋體栽植凌霄、薔薇、紫藤等攀援植物;在金馬河岸邊補植迎春、連翹等植物。
路網(wǎng)增綠。文峰路西路補植兩排欒樹、薔薇、紫薇,金珠路補植白蠟、金枝槐、大葉黃楊等綠化苗木,文化路南段(金城路-濱河路)道路兩側補植白蠟、大葉黃楊,緡城路南(金宇家居段)綠化帶邊緣補植法桐,綠化帶內栽植花灌木搭配落葉喬木。
節(jié)點游園增綠。蒜都廣場補栽扶芳藤、玉簪等植物,體委廣場補植兩排法桐,荷香停車場破硬鋪裝植草磚,栽植法桐。緡城路與青年路節(jié)點進行綠化提升,消除裸露土地。
庭院增綠。按照機關單位綠化覆蓋率不小于40%、醫(yī)療機構、學校綠地率不小于35%(改建30%)的要求,已達標的單位以“林蔭型”綠化為主導,提升綠化品味,強化養(yǎng)護管理。受限制客觀條件和基礎較差的單位庭院要深挖綠化潛力,采取破硬建綠、見縫插綠、立體綠化等方式,實現(xiàn)綠化達標。(張創(chuàng))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