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12月13日訊(李振利 李化成 宗韶峰 威海臺 乳山臺) 據(jù)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廣播《山東新聞》欄目報道,30.5萬元,是85歲的邵本道老人一生的積蓄。現(xiàn)在,老人卻把這筆錢全部捐出來,支持村莊建設(shè)和公益事業(yè),他自己的身份則是乳山市的一名居住在農(nóng)村的普通百姓、普通黨員。
晚上跳舞,白天趕大集,乳山市夏村鎮(zhèn)邵家村新建的村廣場這個冬天可是熱鬧非常,相比于從前狹小簡陋的場地,新廣場給村民們帶來了不少便利。村民胡秀淑對記者說,經(jīng)過本道老人給我們捐那么些錢,建起那個大舞場,現(xiàn)在人都多了,七八十,八九十個人,每天晚上,再怎么冷的天都出來。
村民口中捐錢建廣場的人就是村里85歲的老黨員邵本道。邵本道從工廠退休后,回到老家邵家村,每個月的退休金有三千多元,比普通農(nóng)家要好一些,但老人并不大的房子里,卻連一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每天的生活花銷還不到4塊錢,在鄰居眼中,這個老頭有點摳。
今年5月份,跟著邵本道老人辛苦了一輩子的老伴去世了,無兒無女的"摳"老頭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驚訝的決定,把自己一生的積蓄30.5萬元全部捐給村里。乳山市夏村鎮(zhèn)邵家村黨支部書記邵洪壽堅持不要邵本道的錢,可邵本道卻對書記說:"給國家花了,修大道也好,修大橋也好,給國家起個方便,不然的話,死了以后丟了基本就不起作用,就是一把紙。"
在老人的再三堅持下,村里接受了這筆錢,并馬上根據(jù)老人的意愿付諸實施,嶄新的村廣場就這樣建了起來。邵本道的舉動感動了周邊不少人,大家也開始想著,為村里做點什么。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