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安會”正式啟動 可處理緊急及戰(zhàn)略事務
據介紹,日本新設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參照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制定日本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
日本此前的最高安全事務是由9名內閣閣僚組成的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處理。此番新設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將包括由首相安倍晉三任主席,常設由首相、內閣官房長官、外務大臣、防衛(wèi)大臣組成的4人會議,以及增設“國家安全保障局”。
由首相等人組成的4人會議將被賦予處理緊急事態(tài)和戰(zhàn)略事務的權力,而“國家安全保障局”則是“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核心。
據報道,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作為“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事務局,將以首相官邸為中心,負責制定中長期安全戰(zhàn)略,并及時處理危機管理工作。日本前外務次官、內閣官房長官參事谷內正太郎出任局長
“國家安全保障局”將設置“同盟國·友好國”以及“中國· 朝鮮”等6個部門,人員總計約60人,其中專門加入精通外國形勢的軍事專家等自衛(wèi)隊軍官10多人。
“國家安全保障局”的主要職責在于,將平日相關省廳收集的信息進行一體化分析、對應處理。
日本專設與英美專線 局長演講淡化與中韓關系
據日本媒體此前報道,日本“國安會”啟動后,將首先開通與美國和英國的“安全熱線”,同時正尋求與印度、澳大利亞乃至韓國、俄羅斯搭建類似熱線,在安全議題上保持密切溝通與合作。
報道稱,“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辦公室設有直接與美國和英國兩國安保系統(tǒng)連接的專線。這種安排旨在讓日方可以隨時與負責外交和防衛(wèi)政策的外國安保系統(tǒng)直接聯系,以實現雙方情報共享及緊急事態(tài)應對。
此外,考慮到朝核問題、網絡攻擊等問題,安倍內閣認為有必要增強與更多國家的類似合作體制。而首先被納入日本政府視野的是“友好國家”,包括法德澳印等。與日本有領土爭端及歷史問題爭議的俄羅斯和韓國可能也在安倍內閣考慮的“安全熱線網絡”之內。
但剛剛出任“國家安全保障局”第一任局長的谷內正太郎3日演講時卻就日本與中韓關系表示,對于圍繞歷史認識及領土問題與日本對立的中韓兩國“還看不到化解的跡象”。他表示,今后“不會對中韓兩國挑起事端,也不希望遭到挑釁,將耐心應對”。
此前分析指出,日本國安局中“中國·朝鮮”部門的設立,已經“更加露骨和直白地顯露了安倍對中國和朝鮮的對抗姿態(tài)”。
日媒:日本“國家安保戰(zhàn)略”制衡中國色彩明顯
評論指出,安倍晉三再次上任后,圍繞“安!痹掝}一直動作不斷,而日本政府作為外交和國家安保政策綜合性方針而首次制定的“國家安保戰(zhàn)略”最后方案,則“從前到后充滿了強烈的制衡中國色彩”。
日本共同社12月3日報道稱,日本政府首次制定的“國家安保戰(zhàn)略”最后方案,在10月下旬發(fā)布的概要的基礎上,考慮到中國在釣魚島周邊海域和空域的活動,提出“為維護和發(fā)展開放而穩(wěn)定的海洋,日本將發(fā)揮主導性作用”。
方案還明確提出“將在國境離島的保護、管理和振興上積極采取措施”。報道認為,該表述被認為是考慮到了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qū)。
共同社指出,方案內容“更為強烈地打出了制衡中國的色彩”。在4日召開首次會議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上,安倍和外相岸田文雄等將就該方案展開討論,然后于13日在內閣會議上通過。
針對日本推進制訂國家安全保障政策,把中國和朝鮮視為“威脅”,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曾表示,中方對日本公然渲染“中國威脅論”表示不滿。中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中國保持和發(fā)展適度、適當的防衛(wèi)力量,是為了在國際地區(qū)安全環(huán)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