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10月30日報道 香港媒體稱,中日釣魚島之爭已演變成兩國總體攻防戰(zhàn),雙方在軍事、外交、經(jīng)濟等多個層面短兵相接,比冷戰(zhàn)時期美蘇爭霸更加激烈。這場攸關兩國國運的爭斗,將影響東亞乃至世界的格局。據(jù)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出訪土耳其,是其不足半年內(nèi)第二次訪問該國。實際上安倍訪土耳其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游說土耳其不要購買中國的導彈系統(tǒng),令這項備受爭議的交易再添變數(shù)。
香港《東方日報》10月29日報道指出,中國向土耳其出售防空導彈,損害的是美歐軍售利益,美歐進行干涉,完全可以理解。但奇怪的是,日本既不是這宗軍購的參與方,也不是中東地緣政治的游戲方,為何要橫加阻攔?安倍針對的顯然是中國日益擴大的國際影響力。
報道稱,安倍在反華路上急進,甚至高調(diào)打起了臺灣牌,早前他打破常規(guī)公開會見臺灣“駐日代表”,便是一個訊號,說明日本今后將利用“臺獨”、“藏獨”、“疆獨”等問題大做文章,其介入之深、資助之巨,可能超越北京想象。
報道指出,日本一方面將水攪渾,遏止中國國際影響力成長,另一方面又可借機提升影響力。日本政界期望打著“對抗中國”的大旗,獲得美國對日本更大的政策松綁,包括日本修憲及集體自衛(wèi)權等得到美國支持。對于日本的圍堵挑釁,中國既要穩(wěn)扎穩(wěn)打,應對日本出招,同時又要緊盯日本背后的美國,咬住這個最主要的對手不放松。
香港《信報》10月29日報道稱,安倍28日出訪土耳其,出訪前夕,先后在日本自衛(wèi)隊年度閱兵儀式上和接受外媒專訪時,發(fā)表露骨的制華言論,反映中日關系不僅跌至兩國建交以來的新低點,雙邊關系也由政治惡化走向軍事化,和解出路也愈走愈狹窄,不斷加劇東亞地緣政治風險。
報道指出,如今安倍無疑是在進行一場抵御中國在東亞崛起的反制大博弈,而且選擇了以美日同盟為基軸,借力美國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重建日本政治大國地位,擺脫和平憲法對內(nèi)外防衛(wèi)行動的枷鎖,以“對等”而非作為“附庸”的身份,通過日美聯(lián)手主導東亞地區(qū)秩序,他近日連番的制華言論已將此戰(zhàn)略野心表露無遺。
《香港經(jīng)濟日報》10月29日報道稱,事實上,對于安倍的強硬對華路線,中方也在調(diào)整外交策略應對。中共新領導層上臺后,致力強化睦鄰外交,10月初,習近平和李克強前后腳出訪東南亞,在打傳統(tǒng)經(jīng)濟牌的同時,還祭出“地區(qū)安全牌”,希望與周邊國家結成“命運共同體”。
報道指出,24日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周邊外交提升到“實現(xiàn)中國夢”的高度,要求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生根。此次事關“今后5年至10年周邊外交工作”全局的會議,以罕見高規(guī)格舉行。中日周邊外交博弈愈演愈烈。
http://news.sohu.com/20131030/n389207911.shtmlnews.sohu.comfalse參考消息網(wǎng)http://world.cankaoxiaoxi.com/2013/1030/293760.shtml#g292782=1report1292參考消息網(wǎng)10月30日報道香港媒體稱,中日釣魚島之爭已演變成兩國總體攻防戰(zhàn),雙方在軍事、外交、經(jīng)濟等多個層面短兵相接,比冷戰(zhàn)時期美蘇爭霸更加激烈。這場攸關兩國國 (責任編輯:UN640) 原標題:港報:安倍“反華”可能超越北京想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