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前任校長徐顯明(資料圖片)
齊魯網濟南10月23日訊(通訊員 李寧) 10月22日,在山東大學全校教師干部大會上,中共中央組織部干部三局局長喻云林宣布,因另有任用,徐顯明不再擔任山東大學校長職務。臨別之際,徐顯明發(fā)表深情感言,以此來表達對山大的留戀和不舍。
10月22日 星期二 晴
再過15天,就是我來山大任校長滿五年的日子,但從今天起,我將要結束我的校長生涯,要離開我心愛的山大。此時此刻,我確實是感慨萬千,覺得縱然有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我對山大的留戀之情,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之情。
但是臨別之際,我想還是應該講幾句告別大家的話。
第一句話,大學精神是大學的第一財富。對于一所新建的大學來說,校長的主要責任是追尋大學之道,而對于像山大這樣的百年老校而言,守護大學精神則是校長的基本職責。創(chuàng)新是大學的靈魂,守成則是大學的腳跟,守住了大學精神,這所大學才會有德性,才會有思想,才會吸引人才,才會培養(yǎng)出杰出人才,才會被社會所尊重。在這個意義上,校長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做象牙塔尖上的哨兵。五年來,我為恢復山大的傳統(tǒng),為光大山大的傳統(tǒng),為守護山大的傳統(tǒng),使山東大學成為一所具有大學精神的大學做了努力。盡管做得不夠,但是我用心了。我追求卓越,但是我未能追求完美,這是我的不足。
第二句話,功成不必在我。我感謝山大,山大給了我兩次機會,1985年到2001年,我從一名青年教師成長為一位大學副校長;2008年至今,山東大學讓我施展抱負與理想,我正在與大家一起做山東大學“天大的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也正在與大家一起做山東大學“地大的事”——建設青島校區(qū),構建山大系統(tǒng)。但是遺憾的是,我不能和大家一起實踐這兩張藍圖了。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在大家,我希望在青島校區(qū)建成的時候,在山大跨入世界一流大學門檻的時候,我能再有機會回到山大,與大家一起面向大海,擁抱春暖花開。
第三句話,后任必定勝過前任。張榮校長出身名校,南京大學與山東大學有諸多相似之處,也有諸多的歷史淵源。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山東大學在內遷的時候,曾經被并入到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1952年齊魯大學被撤銷的時候,一部分學科被并入到南京大學,其中包括物理學科。所以張校長的出身已經與山大有了諸多聯(lián)系。張校長年富力強,比五年前我來山大的時候還小兩歲。張校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他本人有在美國名校留學的經歷,又長期分管外事等黨政工作,他的到來必定使我校的國際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我希望大家能夠像支持我一樣支持張校長,我堅信后任干得必定比前任更強。
第四句話,我沒離開教育。我的根在山大,我的心在山東,我的魂在教育。我將從事的新工作可能是另一種形式的教育,高等教育是普通教育,我將從事的新的工作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我離開了大學,但是我離不開教育,我會一如既往地以一個“教育人”的理想,以一個“教育者”的立場和方法繼續(xù)從事另一種教育,為教育戰(zhàn)線增光,為山大增光。
萬般情感,化為四個“永遠”——我永遠感恩山大!我永遠以在山大的兩段經歷為自豪!我永遠懷念我的同事們!我永遠是山大人!
徐顯明,男,1957年4月生,漢族,山東萊西人,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法學學士、碩士,武漢大學在職法學博士。曾先后致力于近現代中國法律思潮、法治國家原理、法哲學前沿問題、人權理論、憲政理論等研究。2001年9月起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2008年11月任山東大學校長。2013年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