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猜不對
至少還讓我們認識了很多作家
又是一年塵埃落定,在諾獎文學獎帶給我們的狂熱之后,我們不禁要問,如此關注諾獎文學獎,到底有什么意義?作為2012年的獲獎者,莫言在一個文學論壇上曾公開談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意義—第一是可以讓文學在短時期內(nèi)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每當文學被人們漸漸忘記的時候,諾貝爾文學獎就來刺激一下。第二是可以在一段時間內(nèi)引發(fā)閱讀的熱情,很多久不讀文學作品的人,也會去買一本獲獎作者的書來翻翻。第三就是能夠在短時期內(nèi)使獲獎作家的作品很暢銷。第四會讓一個原本默默無聞的作家置身于聚光燈下,成為萬人注視的焦點。
雖然我們總是猜不對諾貝爾文學獎花落誰家,但對于一個普通讀者來說,關注諾貝爾文學獎至少讓我們多認識了幾個作家。
村上春樹的
“陪跑”之路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于瑞典揭曉,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再次抱憾。村上自2006年獲得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之后,每年成為熱門候選,但年年與諾獎無緣,堪稱“最悲壯的入圍者”。
為何多年被看好?
近年來,村上春樹曾多次處于各大博彩公司賠率表前三名。今年從9月初開始,村上春樹一直高居著名博彩公司Ladbrokes和Unibet賠率榜榜首。直至頒獎前幾小時,才從首位跌至第二。
有日本分析認為,所謂“博彩”有一定的“賭博”色彩,主要建立在知名度和人氣之上,而如今在英語圈熟知的日本作家屈指可數(shù),村上春樹就是其一。而他最新的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造和他的巡禮之年》被翻譯成英文將在2014年前出版。這為他增加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砝碼。
旅日作家毛丹青此前曾寫文章分析稱,村上春樹的作品之所以在國外受歡迎,除了作品的質量外,村上春樹在歐美還有不錯的版權代理人,這些“推手”起了很大作用。
為何與諾獎屢次交錯?
有日本網(wǎng)友認為,在某種意義來說,諾貝爾文學獎是要授給“希望世人銘記的作家”。而村上春樹的作品無論在日本還是其他國家都很暢銷,被世人熟知,因此無論得不得獎他終將名留史冊,“授獎”似乎就沒有什么必要。
日本中央大學文學系教授宇佐美毅接受采訪時表示,村上春樹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另兩位日本作家的不同,比如大江健三郎的作品關注社會中少數(shù)群體的困惑以及原子能等社會政治問題,但是村上春樹的作品中這類元素并不多見。村上春樹的作品缺乏強烈的主題及目的性,這或許是他至今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因之一。
與日本的大江健三郎或者川端康成相比,村上春樹的作品相對通俗化,似乎不太合諾獎評委的胃口。評論家白燁也認為,村上春樹作品比別的作家更通俗、流行,“但對于要求文學的純度而言,可能是他的一個弱點”。
林少華的分析很理性,“獲得諾獎有多種因素。雖然村上有實力獲獎,但別的候選者,同樣也有獲獎的理由。”另外或許與翻譯有關,“我們知道,諾獎評委們一般很少直接閱讀日文原著。據(jù)我了解,西方人翻譯外文作品,并不完全按照原文。大概走的是感覺路線。”雖然村上再次“落榜”,但林少華依然力挺村上,“他得諾獎,是遲早的事情!本C合http://news.sohu.com/20131013/n388063077.shtmlnews.sohu.comfalse東亞經(jīng)貿(mào)新聞http://dnews.dyxw.com/html/2013-10/13/content_165241.htm?div=-1report5196 核心提示:村上春樹又陪跑了。北京時間10月10日19時,82歲的加拿大“短篇女王”愛麗絲·門羅摘得了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責任編輯:UN625) 原標題:為什么總是猜不對諾貝爾文學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