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28日報道,“迷你人腦”有助更好地了解人類大腦發(fā)育過程,也有助確定精神分裂癥等疾病的發(fā)病機制。
始于干細胞
“迷你人腦”培養(yǎng)始于人體干細胞,由奧地利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于爾根·克諾布利希和馬德琳·蘭開斯特與英國、德國等方面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
研究人員利用特別搭配的多種營養(yǎng)物質,促使干細胞生長并組成復雜結構,以此培養(yǎng)出可以形成腦和神經系統的神經外胚層。神經外胚層組織碎片被放置在一個旋轉生物反應器內,在有氧氣循環(huán)和養(yǎng)分供給的環(huán)境下逐漸形成“類腦器官”。
按研究人員的介紹,開始培養(yǎng)一個月后,神經外胚層碎片組成視網膜、脈絡叢和大腦皮層等大腦組成部分。兩個月后,“迷你人腦”長成,盡管大小僅4毫米,結構細密程度難以與發(fā)育完成的人腦相比,卻擁有能夠放電的神經元和多種腦神經組織。
“迷你人腦”問世標志著科學家首次成功以“三維”形式復制人腦組織形成過程。克諾布利希說,在這次實驗中,“迷你人腦”的大小“無關緊要”。
可用于治病
克諾布利希說,培養(yǎng)“迷你人腦”的目的不是“制造完整的人腦”,而是分析人類大腦組織發(fā)育過程,創(chuàng)造可用于研究一些疾病發(fā)病機制的生物模型。
利用“迷你人腦”,克諾布利希和同事模擬出小頭畸形癥的發(fā)病過程并確定病因。
他們預計,這一技術今后還可以用于研究精神分裂癥、孤獨癥、抑郁癥等影響全球數以百萬計人的疾病。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臨床神經科學教授保羅·馬修斯說,“迷你人腦”有望成為“了解大腦發(fā)育障礙原因的全新工具,也可用于試驗可能的治療方法”。
英國約翰·拉德克利夫醫(yī)院神經科醫(yī)生扎米勒·卡德爾說,“迷你人腦”培養(yǎng)成功“令人興奮”,拓展干細胞技術協助人類了解大腦發(fā)育、研究疾病成因和研發(fā)新藥的可能性。
人造腦仍遠
人類大腦形成始于一些結構相對簡單的組織,卻能迅速發(fā)育成自然界已知最為復雜的結構之一,其中具體過程對科學界而言仍屬未知。
就人工培養(yǎng)真正人腦的前景,克諾布利希和其他科研人員承認,前路漫漫。
英國加的夫大學精神病學講師迪安·伯內特說:“人類大腦是已知宇宙中最為復雜的東西,其中眾多組成部分與整個人體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作用難以計數!
伯內特說:“想利用實驗皿中的一些組織復制大腦的運行,好比剛發(fā)明算盤就想用它來運行最新版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兩者之間有聯系,但我們距離實現那樣的應用還有長路要走!保ㄛ迹http://news.sohu.com/20130830/n385427178.shtmlnews.sohu.comfalse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8/30/c_125277882.htmreport1534奧地利等國科研人員利用人類干細胞,首次在實驗室中培養(yǎng)出具有人類大腦一些特有組成部分的“類腦器官”,又稱“迷你人腦”。路透社28日報道,“迷你人腦”有助更好地了解 (責任編輯:UN628) 原標題:科學家培養(yǎng)出“迷你人腦”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