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河的月亮》 劇照
濟寧市山東梆子劇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紀40年代的濟寧市豫劇團,2007年掛牌“濟寧市山東梆子劇院”,2012年9月11日,該團的轉企改制工作圓滿完成,5項驗收全部合格。
和濟寧市山東梆子劇院一樣,濟寧市6家市直國有文藝院團全部轉企改制!2012年9月11日濟寧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通過改制組建的濟寧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下設3個子公司,即濟寧市雜技演藝有限責任公司、濟寧市山東梆子劇院有限責任公司、濟寧市藝術團有限責任公司!睗鷮幨形膹V新局局長周立華介紹。
破繭成蝶翩翩舞,思路一變天地寬。改制后的濟寧市演藝集團在短短半年的時間里交出了一份另人驕傲的答卷:今年1月到5月共演出318場,是去年同期演出場次的10倍;2013年第一季度3個劇院營業(yè)性收入105萬元,比往年同期增長35%……
改革增活力
“白天黑夜加班加點地排練,僅半年時間,就有《圣水河的月亮》、《雙面人生》兩部藝術精品相繼推出。其中,《圣水河的月亮》已成功入圍省“十藝節(jié)”重點加工提高劇目,并于去年10月參加了全省優(yōu)秀舞臺劇目展演!睂τ诟母锖蠊緹òl(fā)的勃勃生機,濟寧市山東梆子劇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孔凡濤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孔凡濤說,改制前,山東梆子劇院生命力薄弱,劇種單一,發(fā)展速度緩慢。迫于生計,劇團里部分人員外出打工,全團只有10多人憑著對戲曲藝術的熱愛,堅持排練演出,一場演出下來,辛辛苦苦才掙千把塊錢。
“改制前,不單單山東梆子劇院境況如此!睗鷮幨形膹V新局副局長、濟寧市演藝集團董事長周長征介紹,由于機制不活、包袱沉重,轉企前個別文藝院團名存實亡,一年排不了幾場節(jié)目!案闹坪,集團從解決職工社保入手,為職工購買了五險;在工資分配機制上增設了獎金部分,充分發(fā)揮企業(yè)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調動了廣大職工的積極性!睋y計,濟寧市演藝集團成立后,單人員社保、獎金兩項人均增資額就近千元,增幅15%。
扶上馬、送一程
“目前,轉制院團仍然面臨諸多‘市場失靈’的問題,這對政府的文化管理職能提出了新要求!敝芰⑷A指出:“政府需要按照‘扶上馬、送一程’的要求,完善對轉企改制國有文藝院團的扶持政策,加大保障和落實力度,確保改革‘不可逆’。”
今年,濟寧市11個國有文藝院團將深入農村、街道、廠礦等進行文化惠民演出,全年演出不少于1000場。其中, 濟寧演藝集團旗下3個子公司全年演出最少600場。周立華對記者說:“每演一場戲,政府會補助3000元,市財政每年拿出350萬元作為惠民演出場次的補貼!
記者了解到,自2013年起,濟寧市市級財政每年會安排一定的專項扶持資金,用于扶持改制院團的精品創(chuàng)作和生產、優(yōu)秀藝術人才培養(yǎng)與引進等,同時,對于改制院團,改制前財政安排的正常事業(yè)經費,在改制后5年過渡期內總量不減。
“院團改制前,政府資助的形式以‘養(yǎng)人’為主,按人頭撥付經費。現在,資助形式由‘養(yǎng)人’變?yōu)椤B(yǎng)事業(yè)’!敝荛L征對財政支持政策這樣解讀:“它盤活了整個演出市場,惠民演出補貼算得上是我們走向市場的‘第一桶金’!
轉企改制社會責任不能丟
2013年1月初,濟寧市演藝集團承辦了“濟寧市文化惠民工程優(yōu)秀節(jié)目展演”,演出匯集了近年來各條文藝戰(zhàn)線涌現出來的精品節(jié)目,以此為契機,拉開了2013年文化惠民演出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