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訊(通訊員周莊植 劉敬勝 )近日,走進微山縣昭陽街道西萬總支地頭,便能看到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聯(lián)合收割機在麥田里吞吐著麥子,秸稈被粉碎機打碎了,吐到地上。一塊地的麥子收完,百姓走了,鈀機隨后進行深鈀,很快秸稈與土融為一體。在西萬五村、蔣莊村的地塊,拖拉機帶著打包機飛馳,一個個捆好的麥秸包擺在地上,幾名群眾裝到車上,迅速拉到養(yǎng)殖場。
往年秸稈禁燒,昭陽街道都會派出全部工作人員下村防火,田間地頭布設防火點晝夜值班,防止秸稈焚燒。由于秸稈在農村利用率不高且無處堆放,老百姓往往一把火燒光了之,因此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臨到最后還是很難防住。
今年“三夏”生產啟動前,街道組織總支書記、村書記外出學習先進經驗,進行座談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決定采取跟往年不同的禁燒方式,確定變堵為疏,變嚴防死守為綜合利用,運用秸稈粉碎與深鈀還田并用方法,要求聯(lián)合收割機帶粉碎機下地,每兩臺收割機跟著一臺鈀機,收割完成的麥田必須當天鈀完,完成秸稈還田。同時結合本轄區(qū)牛羊養(yǎng)殖戶需要秸稈做飼料的訴求,對部分不使用粉碎機的地塊使用打包機跟蹤打包,從而實現(xiàn)秸稈“過腹還田”。通過兩項方法并用,昭陽街道秸稈禁燒工作從傳統(tǒng)的被動防御模式變成主動防御,共計4.6萬畝耕地的秸稈全部進行粉碎,收割完之后馬上進行懸耕,為此,街道投入60多萬元。
與往年相比,今年昭陽街道只抽調4個工作組,共計16人參與秸稈禁燒工作;同時村級也減少了布點數(shù)量,減少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比往年節(jié)省費用10余萬元。懸耕后的土地可以馬上進行播種,既做到了真正的秸稈還田利于播種從根本上杜絕了焚燒秸稈的隱患,又改良了土壤結構,老百姓不再為秸稈無處堆放發(fā)愁,取得了群眾的積極擁護,改善了干群關系。目前,我街道已全部完成麥收工作,玉米播種面積也達到了2萬多畝,做到了秸稈綜合利用,糧食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