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兗州市出臺《關于加強村(居)文化大院(中心)建設的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快村、社區(qū)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建設,使人民群眾能夠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切實保障農民基本文化權益。
村(居)文化大院(中心)建設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和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全面推進農村文化陣地、文化隊伍建設和文化活動開展,促進農村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主要是強化文化大院“三個一”建設,即每村建設一個活動陣地、配備一名文化專管員、組織一支以上的群眾文化活動隊伍,真正把農村基層文化活動活躍起來。要求各村(居)結合實際,突出特色,組建秧歌隊、舞蹈隊、戲曲隊、合唱隊、樂器演奏隊等各種類型的文化隊伍,“一村一支隊伍”建設達到100%。“百姓大舞臺”覆蓋所有鎮(zhèn)街和行政村,在村(居)文化休閑廣場要設有“百姓大舞臺”地點和標識,并經(jīng)常組織群眾性文化活動。村級農家書屋全部建成。做好“戲曲唱響鄉(xiāng)村”一年一村一場戲、公益電影進萬家等文化惠民的進村服務活動。
《方案》規(guī)定了文化大院(中心)職能定位,對廣大群眾進行時政宣傳和政策法制教育;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組織電影、電視、錄相放映活動;利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舉辦各類文化藝術培訓班、科普講座、農技知識講座等,輔導和培養(yǎng)文藝骨干;管理農家書屋,組織群眾開展讀書活動;搜集、整理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chǎn),促進鄉(xiāng)村特色文化的發(fā)展。
兗州市對文化大院建設標準進行了界定,要求文化大院(中心)場所要建在村居主要街道上或方便群眾參與活動地方,同時配備一到兩名文化專管員,能夠提供圖書、報刊、文藝、娛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文化服務。一般設有“四室一場”即:娛樂室、多功能室、電子閱覽室、農家書屋、文化休閑廣場。其中,娛樂室有棋牌、乒乓球、臺球等娛樂工具和設備;多功能室有電視機、投影儀、音響等設備;電子閱覽室配有電腦,能夠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途徑享受文化共享工程資源(可與農村黨員干部現(xiàn)代遠程教育相結合,實現(xiàn)共建共享);農家書屋藏書1500冊以上,訂閱報刊雜志10種以上;村里有一定規(guī)模的文化休閑廣場,有一支民間藝術表演隊伍或文體活動隊伍,每年舉辦3次以上文體活動。
為確保文化大院建設成效,兗州市將加強考核驗收工作。2013年底,組成考核驗收小組,對建設完畢的文化大院(中心)對照標準進行驗收,把考核結果作為評選文明村莊、文明社區(qū)的重要依據(jù),對全部建成且達到建設標準的鎮(zhèn)街予以通報表彰,對未完成建設任務的予以通報批評,同時組織開展全兗州市“十佳文化大院(中心)”評選活動,掛牌命名表彰。(楊福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