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興展示民俗繪畫。
刻畫。
烤羊皮鼓。
楊成興和徒弟一起唱端公腔。
在楊成興的院子里,他的兩個徒弟楊成民和胡乾明正在爐子前烤三只羊皮鼓。
那天,天空中飄著毛毛細(xì)雨,烘烤后的羊皮鼓面上不斷地冒出熱氣!俺斯挥玫难蚱す,平時放著很容易受潮。每次表演前,都要在爐子上烤一烤,這樣敲出來的聲音脆!睏畛擅襁呎f邊敲羊皮鼓,聽聽音色。
換上唱端公腔的戲服,楊成興抽空就和他的徒弟一起在院子里唱上兩段,“一是怕自己生疏了,還有就是要讓我的徒弟能學(xué)的更多。”楊成興說,湖上漁家偶有續(xù)家譜或還愿的,都會請楊成興師徒三人去表演。
微山湖端公腔發(fā)源于魯西南地區(qū),又稱“端公腔”、“端鼓腔”,是微山湖漁家獨(dú)特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在歷史上,它是漁家祭湖神、續(xù)家譜的傳統(tǒng)民間曲藝,在船頭上表演。楊成興告訴記者,他是端公腔的第六代傳人,傳藝全靠口傳心授。
因?yàn)楹墓し?現(xiàn)在有耐心跟著楊成興學(xué)端公腔的人并不多了。在微山湖區(qū),能像他這般正宗的端公腔藝人,更是少之又少。“他倆能愿意跟著我學(xué),我感到很欣慰。這是咱微山湖上的傳統(tǒng)曲藝,只要有人肯學(xué),我相信它就能一直流傳下去。”楊成興拍著他徒弟的肩膀說。
在楊成興的工作室里,他把一張方方正正的紅紙疊了幾層,拿著剪刀,開始裁剪。只見楊成興手法嫻熟地左剪右剪,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中間沒見有斷開。大約用了三分鐘,一張漂亮的剪紙已呈現(xiàn)在他手中。
這是演出前的準(zhǔn)備工作之一,表演羊皮鼓前,需要搭個戲棚子,光搭戲棚子就需要三、四天的功夫。這些剪紙是戲棚子的裝飾品,有的剪紙懸掛在棚子里,有的剪紙貼在棚子里。楊成興的屋里掛的十幾幅民俗繪畫,他告訴記者,這些畫都是他自己畫的,一個端公腔的戲棚子里一般要掛大約20幅,而畫這么一幅,就要用去10到20天。
記者驚嘆于他這剪紙的熟練,不依靠圖紙,就能剪出一張漂亮的剪紙花紋。“我從6歲開始學(xué)習(xí),到現(xiàn)在足足有28年了。所以剪紙、刻畫之類的,我早已不用畫圖比著弄了!睏畛膳d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