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的自由之路·調查
女性的乳房因為被附加上了太多的東西而備受折磨,以至于有人興起了“拯救乳房”運動,但更多的情況是,當病變的乳房不得以通過保乳術來拯救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些哭泣的“乳房”?
得了乳腺癌一定要切除乳房嗎?在對抗疾病和保持女性身體完整之前,乳腺癌患者如何抉擇?近日,本刊記者走訪了濟南各大醫(yī)院乳腺科與部分整形美容醫(yī)院,對乳腺疾病患者與胸部整形女性進行了調查。
手術臺上“逃跑”的乳腺癌患者
山東某醫(yī)院乳癌科主任江澤飛曾在飛機上與臨坐的劉女士交換名片。當他把名片遞過去的時候,劉女士的表情似乎在說:我希望永遠不要再見到你。但是,沒過多久,江澤飛就接到劉女士的電話:劉女士患上了乳腺癌,礙于面子一直羞于和家人朋友啟齒,由于沒有正規(guī)治療,很快復發(fā),需要治療。
更讓江澤飛哭笑不得是,劉女士“逃下手術臺的”。“劉女士在當?shù)蒯t(yī)院檢查就緒躺到手術臺上,打了麻藥準備開刀切乳時,突然改變主意,希望刀下留人。”
從手術臺上下來后,劉女士找到了江澤飛。“我看了她的病歷以后,覺得她可以不用開刀了。” 江澤飛一直希望乳腺癌患者應該明確的是,切除乳房也有可能復發(fā)轉移,而保留乳房并不增加轉移和死亡風險。
在江澤飛的行醫(yī)過程中,從手術臺上“逃掉”的女性患者并不少見。近期發(fā)布的《中國乳腺疾病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城市中乳腺癌的死亡率增長了38.91%,乳腺癌已成為對婦女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乳腺癌發(fā)病率位居大城市女性腫瘤的第一位。在無癥狀女性人群中,各種乳腺疾病患者竟達到52.4%,此發(fā)病數(shù)大大高于女性其他慢性常見病而占首位。其中僅患乳腺增生的婦女數(shù)高達49.7%。
山東省防癌協(xié)會資料顯示,乳腺癌已成為濟南女性的“第一大殺手”,每1萬人就有3個乳腺癌患者。全國乳腺癌防治會協(xié)會會長董孝波說,乳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國外都在下降,而國內卻在升高,且患者呈職業(yè)化和年輕化趨勢,50歲以下的女性占40%。
“這是工業(yè)化、環(huán)境污染等等帶來的極大惡端。”在江澤飛看來,現(xiàn)代女性的一些生活計劃沒有按照女性本身的規(guī)律去施行。比如,本來可能二十七八歲可以生孩子,但為了工作晚一點結婚、生育;有的不生育,或者說生育了不哺乳。“對于越來越年輕化的女性患者,乳房切除手術甚至比死亡還可怕,醫(yī)生看到的是需要切除的病壞肌理,而女病人揪心的則是女性尊嚴和自身的完整。”江澤飛說。
切與不切的悖論:“家里的一根柱子壞了,是不是要把房子都拆了?”
“乳腺癌的治療既需要醫(yī)學技術,更需要人文關懷。”江澤飛認為,早期發(fā)現(xiàn)可以治愈。而早期病人完全可以保留自己完美的乳房,而并不影響療效。“一個小瘤子長在乳房上。就像家里的一根柱子壞了,我們是不是要把房子都拆了呢。”
醫(yī)學專家對乳腺癌的認識也有一個變化的過程。自1882年起,醫(yī)生對乳腺癌的治療方法強調通過外科手術進行最大范圍切除。到了1950年之后,某些學者考慮到乳腺癌會向胸骨旁淋巴結轉移,于是提出擴大乳癌根治切除術。這種大范圍的清掃,并沒有提高生存率,卻給病人帶來更多的身體傷痛和心靈創(chuàng)傷。
隨著醫(yī)學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專家認識到,乳腺癌屬于全身性疾病,擴大切除范圍并不能根治腫瘤。在此認識下,出現(xiàn)了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術,以及后來的保乳手術,即只拿掉乳房癌種和腋下淋巴結,在其他治療的輔助下,可以保證同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且使患者擁有完整的身體。
到今天,隨著各種新的分子診斷、分類診斷技術不斷地應用于臨床,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能得到有針對性的治療,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更是可以達到90%。乳腺癌目前的治療仍然以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和藥物治療為主。其中,乳腺癌的藥物治療仍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化療、內分泌治療和分子靶向治療。近年來,這三個領域分別都取得了重要進展,包括新的藥物的問世、大型研究長期隨訪數(shù)據(jù)的發(fā)表以及治療觀念的改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