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天公不作美,雨一直下,巴黎市民參加活動的熱情卻絲毫不減。許多人撐著傘,提前一個小時就在市政廳廣場前排隊,等待“盛宴”開席。
退休職工娜蒂興致勃勃地排著隊,由于沒有帶傘,雨水已經把她身上的棉服打濕。她說,有生以來第一次和這么多人一起吃飯,非常開心。如果這次活動能讓大家重視節(jié)約糧食,淋點雨也值得。
為制作5000份咖喱蔬菜飯,主辦方共使用了數噸蔬菜。主辦方在現場擺放了許多食材,讓大家自己動手削皮、切割、加工、品嘗。大小不一的土豆、長得歪歪扭扭的黃瓜、不太水靈的西紅柿、稍顯干癟的蘑菇,都成了這頓飯名副其實的“主角”。
由于飲食習慣原因,在西方,人們更多使用的是肋排、里脊等部位,生豬內臟大多被丟棄。為讓更多人了解這部分食材的烹制方法和味道,主辦方還請來肉店老板伊夫·瑪麗·勒布爾多內克和皮埃爾·讓古現場制作豬肝、豬肚,供參加者品嘗。
主辦方負責人特里斯特拉姆·斯圖爾特說,這些蔬菜完全可以食用,有的是因為外形不完美被超市拒之門外,農民只能將它們丟棄,有的是在保質期內沒有被及時銷售出去,也只能被扔進垃圾桶。許多人不吃的豬內臟也完全可以被制作成美食。他希望這次活動讓人們意識到世界上每天都有數量龐大的食物被浪費,從而喚起商家和個人對這個問題的關注。
斯圖爾特曾經對糧食浪費問題有深入研究,著有《浪費:全球食物丑聞揭秘》一書。他認為,發(fā)達國家糧食消費方面的變化對全球糧食總量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必將波及那些窮困發(fā)展中國家的糧食購買力。
斯圖爾特認為,食物浪費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但是存在地方性的解決辦法。他呼吁世界各國開展類似活動,提高人們節(jié)約食物的意識。
聯合國糧農組織2011年統(tǒng)計報告顯示,歐洲和北美地區(qū)居民人均年浪費糧食95公斤至115公斤。據法國環(huán)境與能源管理署調查,法國超市、飯店和家庭每年浪費食物總量近千萬噸,如果將這個數量分攤到個人,則每個法國人年均浪費137公斤食物。
而另一方面,全球仍有大量人口缺少必需的食物。聯合國本月9日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在2010年至2012年間,全球近8.7億人處于長期營養(yǎng)不良狀況,占全球總人口的12.5%。
作者:梁霓霓原竟格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