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不能上學,就得不到好的教育,村子就得繼續(xù)窮下去,永遠富裕不起來。”抱著這樣的想法,么富江毅然把自己的房子騰出來,讓給孩子們上課,一家五口則搭了一個兩米長、兩米寬的棚子住。
村子支持他辦學,可修校舍的錢從哪兒來?這成了么富江的一塊心病。
“武訓能乞討辦學,我為什么不能?”有一天,他騎車幾十里去看義丐武訓的雕像,武訓三十年乞討集資辦學的事感動了他。“錢,不向國家要一分;物,不動村里一磚一瓦。我自己想辦法,籌資把學校辦起來。”他這樣跟村里做了保證。
同樣做老師的妻子焦玉雙欣然支持,可家里老人不同意,說他“做白日夢”。么富江軟磨硬泡,最終說服了一家老小。
校址,騰自家的宅基地;木料,伐父母種了十幾年的樹?墒,憑自己的力量太小了,么富江決定借錢辦學。誰承想,借錢竟成了他接下來20多年的生活經(jīng)歷。
“有人幫忙有人罵,反正得厚著臉皮去求”
“借錢和乞討差不多,有人幫忙有人罵,反正得厚著臉皮去求。”么富江說,他年近60歲了,從哥哥輩的老師熬成了爺爺輩。除了教書,最擅長的就是借錢了。
么富江說,說起借錢這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放著教師不當,折騰著借錢蓋學校,你是不是瘋了?”“自己辦學,讓老婆孩子陪你活受罪,這錢不借!”“你辦義學,借我的錢,你落個美名,虧你想得出!”最初出去借錢時,么富江曾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冠縣每個鄉(xiāng)鎮(zhèn),甚至還跑到了臨近的河北館陶。不少人支持和佩服,冷嘲熱諷也數(shù)不清。么富江說,他曾經(jīng)被罵出門,也曾經(jīng)在夜里大哭,但白天繼續(xù)出去借錢。
最終還是有很多人被他感動了。他教過的學生紛紛出錢幫忙,有的村民把家里賣棉花的錢送給他,有的木工自告奮勇免費為學校制作門窗。
那一年,么富江蓋了兩間新校舍,村里50名孩子有學上了。么富江夫婦既要教課,又要給孩子們當后勤。由于教得好,學費僅四塊錢,附近村子的學生,甚至河北的貧困孩子都爭相來上學?蓪W校只有兩間教室,他又犯了難。
“孩子大老遠來了,不收怎么行?”
擴建學校還得借錢。這回,他把親戚朋友都排了個號,即便一面之緣的,他也去爭取。一次不行,再去兩次、三次,最多的一次,他去找一個人,找了6次才借給他。
最終,么富江籌來了幾十萬。他在村里建起20多間校舍,370多名學生用上了水電,學校也有了辦公室。
“寧叫親朋罵我百句,不讓家長斜我一眼”
校舍蓋好了,學還得教好。“寧可叫我的親朋罵我百句,不能讓學生家長當面斜我一眼。”么富江對教學質量抓得很緊,開學第一年,學生成績就在全鎮(zhèn)名列前茅。十里八村都知道當?shù)爻隽藗么富江,他學生教得好,都把孩子往他這兒送。
么富江興辦義學的事跡逐漸傳開。“武訓故里義學癡”,么富江成了“現(xiàn)代武訓”。1995年,他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書法家歐陽中石、詩人臧克家、國學大師季羨林等名人紛紛為他題詞。
為了籌款,他在濟南、北京等各地舉行了書畫義賣展。“不能光借人家的錢,自己也得想辦法,我賣字畫給學;I點錢。”為了學校建設,他經(jīng)常一放假就外出籌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