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距離倫敦奧運會開幕還有近20天,但倫敦早已吸引了大量來自全世界的奧運徽章迷,大西洋徽章俱樂部的主要負責人frank就是其中之一。
Frank:我可以說是一個為奧運徽章而生的人,特別是當另一個收集者有我夢寐以求的一枚徽章的時候,我就會想,我一定通過各種交易要得到它。
Frank說到的"pin"在英文里是小釘扣的意思,現(xiàn)在已經廣泛把它當作"徽章"來使用,在歷屆奧運會上,尤其是在主會場和奧運村周圍,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pin",種類稀少或有紀念意義的pin甚至可以去換奧運會的門票。
每屆奧運會大約會發(fā)行3000至4000款不同主題的徽章,用來展現(xiàn)奧林匹克文化,紀念主辦國和主辦城市的方方面面,如果你擁有了幾百個不同種類的pin,你就可以說,我擁有了奧運文化的一部分。比如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姚明、菲爾普斯等體育明星的脖子上都戴著一串別滿了pin的掛繩。
四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上,很多外國徽章愛好者在場館周圍擺地攤,交換徽章,把徽章收藏熱也帶到了中國,如今徽章也跨入了"中國十大民間收藏"之列。張博軼是一個北京男孩,從2008年開始收藏奧運徽章,今年也將作為中國pin迷開始在倫敦的淘金。
張博軼:今年奧運會首先普通的徽章我會去收集很多,我會在倫敦大概呆兩周左右,也會再收集一枚2012年奧運會運動員的參與證章,另外我還有計劃找一把倫敦奧運會的火炬,奧林匹克公園我也會去,奧運村我也會聯(lián)系全世界的朋友幫我辦訪客卡,進到奧運村里和奧運村里的運動員們直接面對面的交換。
盡管張博軼只有四年收藏史,但博軼手里的一枚銀質的"1908年第四屆倫敦奧運會的運動員參與證章"因為存世量的稀少和對倫敦的特殊意義,成為最引人注目的一枚徽章。
張博軼:這枚徽章大概是我拿6、70枚各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徽章,我們和一個外國朋友進行交換的。它的正面是一個天使張開翅膀,右手持著橄欖枝,左手拿著勝利之號在召喚運動員,背面是一個古希臘的比賽項目:是一個四匹馬拉著的戰(zhàn)車,兩名武士在戰(zhàn)車上驅動著馬車在前進。它制造的時候也只有100枚,到現(xiàn)在有112年的歷史,中間經過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兩次世界大戰(zhàn),到現(xiàn)在還能夠保存的如此完好,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吧。
在眾多奧運藏品中,徽章是種類和數(shù)量最豐富的一種,它承載的歷史記憶也是穿越百年的奧運遺產的一部分。盡管"1908年第四屆倫敦奧運會的運動員參與證章"價值更高,但在博軼眼里,1979年10月25日,國際奧委會執(zhí)行委員會在日本名古屋舉行會議發(fā)行的徽章是他最珍惜的一枚,因為在這屆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了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
張博軼:我知道這枚名古屋徽章的存在,但是我不知道誰有,因為它的量實在是太少太少了,我花了兩年的時間才打聽到有一個美國的收藏家手里面有這樣一枚徽章,我就用我在廣州亞運會換到的大概60枚徽章和他交換了這一枚對于中國非常重要的徽章。
作者:刁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