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6月28日訊(記者勇群 通訊員 劉恒波 劉勝三 楊洪永)“這是在一些舊資料中發(fā)現的一封信,是鄧恩銘寫給他父母的,時間是1922年8月29日。”昨日,記者在高青退休干部劉佃文家中,見到了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的一封家書。
大家對鄧恩銘并不陌生,因為他不僅是1921年7月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十幾個代表之一,還多次到淄博工礦區(qū)從事革命活動,他和另外一個山東的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一起,在淄博礦區(qū)播下了淄博最早的革命火種。
鄧恩銘是貴州人,他為什么來到山東、來到淄博?從事黨史研究的一般認為,他是投奔他在淄川做官的叔叔鄧國謹。上世紀20年代初,鄧國謹當過淄川縣長,就是那時,鄧恩銘走出貴州大山,來到淄川。淄川是當時全國有名的工礦區(qū),產業(yè)工人聚集。接觸過馬克思主義的鄧恩銘就是在淄川開始從事革命活動的。
而從劉佃文發(fā)現的鄧恩銘家書看,信是在高青寫的,信紙用的是青城縣(今高青縣部分區(qū)域)公署用箋。鄧國謹在淄川縣任職,投奔他的侄子鄧恩銘怎么會用青城縣公署用箋寫信?還有一個疑問,信是鄧恩銘寫給父母的,他父母遠在家鄉(xiāng)貴州,信怎么會在高青發(fā)現呢?
在劉佃文收藏的珍貴文物中,還有一份1920年5月28日青城縣知事黃澤沛寫的判決書,加蓋的公章是“青城縣印”?h知事,是民國初年對一縣行政長官的稱謂,從時間上說,介于封建社會的縣令和后來的縣長之間。這個黃澤沛是誰?他和鄧恩銘什么關系?據劉佃文介紹,黃澤沛就是鄧國謹。鄧國謹是他的原名,后來過繼給姑姑當兒子,他姑夫姓黃,鄧國謹改名黃澤沛。檢淄川、高青的有關地方志,鄧國謹先任青城縣知事,后任淄川縣長。
鄧恩銘寫信的1922年8月29日,鄧國謹仍在青城任職。劉佃文解釋說:“這就說明,鄧恩銘投奔叔叔時,先到的高青,后去的淄川。鄧恩銘在高青的活動,黨史上罕有記載,即使研究淄博黨史的,也一般認為他的革命活動是在淄川工礦區(qū)。從這封信推斷,他在去淄川以前就已在高青了。作為中共‘一大’代表和山東黨組織最早的領導人之一,鄧恩銘在高青的活動值得研究。”
為什么這封信會在高青發(fā)現呢?劉佃文推斷說,極有可能是信寫好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寄出去,就和縣公署的各種文件資料混雜在一起了。
這封信究竟說了些什么?上面的毛筆字清晰可辨,其中有這樣的話:“一件事本為兒女好的,那樣做凡害起兒女來,比比皆是:最顯著的就是替兒女訂婚。……唉,父母的一片好心,做兒女的無有一個不感激,不過,總盼望做父母的改換方法來愛兒女就行了。”“二叔(指鄧國謹)做官數年,一清到底,百姓沒有不愛戴的,……父親千萬要像二叔一樣才好,……千萬別和貪官共事,至要,至要!”“弟弟妹妹們都長大了,無論如何總要他們念書,比以前不一樣了,男女都一樣。”
鄧恩銘就像敘家常一樣,在信中談到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讓弟弟妹妹讀書、讓父親遠離貪官等。雖是家書,但也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的革命志向和高尚情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