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團坐望37塊金牌
4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憑借不斷上升的競技體育實力以及地利人和之利,奪得51金21銀28銅,不但金牌榜首次排名第一,而且金牌比美國多出15枚。即便美國再次成為奧運東道主,恐怕也難以改寫這樣的“獨大”優(yōu)勢。
毫無疑問,中國不可能在倫敦復制這一輝煌,其中既有項目調(diào)整、規(guī)則改變、人員換代等原因,也有不能否認的東道主因素。然而,根據(jù)各個運動項目的綜合實力及大賽表現(xiàn),中國仍然具備坐望37塊金牌的實力。
如果“預算”中國軍團金牌進賬可能,6個具有傳統(tǒng)優(yōu)勢的奪金大項應能拿下大約28塊左右的金牌這幾個項目在北京共獲得36金。
射擊15個項目,由5名奧運冠軍領(lǐng)銜的中國隊具備14個沖金點,成績不會比北京的5金相差太多。其中,10米氣步槍的易思玲將參與首金之爭,這個3年前“冒”出來后戰(zhàn)無不勝的小姑娘,若能順利實現(xiàn)“開門紅”,那些結(jié)婚生子后愈發(fā)成熟穩(wěn)定的師兄師姐們,不拿幾塊金牌回家都有點不好意思。
跳水8塊金牌,一貫低調(diào)的中國“夢之隊”想必也在琢磨“包攬”倆字怎么寫。4年前奪得7金的跳水隊,只丟了男子10米臺單人金牌,這次“滿分先生”邱波與林躍將夾擊本土作戰(zhàn)的英國名將戴利。7塊金牌是中國跳水隊的底線。
體操項目確實不可能再奪9金,而且程菲因傷缺陣。不過,主要競爭對手日本隊也別想分走太多蛋糕,去年東京世錦賽上,中國隊在日本隊的地盤仍奪走4金。
中國舉重隊在北京狂攬8金,在這個實力說話的項目,掉鏈子的可能性很小,五六塊金牌盡可提前入賬。
此外,就實力而言,中國乒乓球和羽毛球隊“高富帥”扎堆,保持4年前總共7金的成績不算過分要求。
美國重奪金牌榜頭把交椅“壓力山大”
實力強大的美國已連續(xù)4屆奧運會獲得獎牌榜第一,這一地位在倫敦仍然無人可以動搖。其中最大的原因,也是最讓中國軍團頭疼的,就是中國的優(yōu)勢項目已發(fā)揮到極致,而基礎(chǔ)大項仍未出現(xiàn)“牛市”跡象。
中國這次分別有51人和53人參加游泳、田徑比賽,陣容相當龐大,但如果“唯金牌論”,與其貢獻并不相稱。在倫敦,他們有望取得比4年前總共一塊金牌更好的成績,奪金點包括今年三戰(zhàn)三勝的劉翔,以及奧運冠軍劉子歌等游泳女將。而美國在這些基礎(chǔ)項目以及流行項目、品牌項目上顯然更加厲害。他們僅此兩項就在北京獲得19金,三大球也有5支隊伍闖入決賽并獲得4項冠軍。去年的田徑、游泳世錦賽,美國也獲得27塊金牌。
長期占據(jù)奧運獎牌榜前列的國家,尤其是美國,金、銀、銅牌分布均勻,多呈金字塔形狀,而中國則是“倒金字塔”。因此,中國在北京奧運會比美國少10塊獎牌的差距,在倫敦可能擴大。
然而在金牌榜上,中國如果能在優(yōu)勢項目之外拿到近10塊金牌,或者優(yōu)勢項目發(fā)揮得更出色一點,就可能“擊敗”美國。在北京,中國的拳擊、柔道、摔跤、跆拳道等重競技項目拿到7金,這次女子柔道獲得全部7個級別的參賽資格,拳擊賽場有鄒市明、任燦燦等高手,應能拿下4金。此外,男子花劍和女子重劍都有奪金實力,蹦床和水上項目金牌可能減少,但不至于空手而歸。
中國總共可能獲得37塊金牌,以一兩塊金牌的微弱優(yōu)勢險勝不喜歡大起大落的美國。
必須承認,體育比賽存在一些運氣成分。因此其他項目還可能送上一點驚喜,比如全部是小將參賽的女子射箭,法國名帥帶領(lǐng)的自行車隊女子短距離項目,法網(wǎng)冠軍和北京奧運第四名李娜領(lǐng)銜的女子網(wǎng)球,與美國、古巴同在“死亡之組”的女排等項目。
倫敦奧運前十名或?qū)ⅰ皬椭啤北本┙鹋瓢?BR>
倫敦奧運會金牌榜前十名的名單,可能和北京奧運會完全一樣。只不過順序會有一些變化,最大的變化應該就是俄羅斯跌出三甲,被東道主取而代之。
俄羅斯有點“王小二過年”的味道,最近3屆奧運會的金牌數(shù)持續(xù)減少。北京奧運會上,他們的傳統(tǒng)強項體操、蹦床、射擊和賽艇甚至吃了“鴨蛋”。體育設(shè)施驟減或荒廢,人才培養(yǎng)體系受到破壞,讓俄羅斯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走出“頹廢”,許多項目青黃不接地吃著老底。盡管老底猶在,整體經(jīng)濟好轉(zhuǎn)之后加大了體育投入,而且人才周期基本到點,但俄羅斯也許難以抵擋東道主的強烈沖擊。
英國從雅典9金、第十名躍升到北京19金、第四名,看似“黑馬”,實則在情理之中。英國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僅獲一金,舉國嘩然,政府由此開始加大投入。倫敦申奧成功后,為實現(xiàn)在家門口躋身金牌榜前四的“終極目標”,英國政府承諾在6年中投入10億英鎊備戰(zhàn)奧運。
奧運會的“東道主效應”更加不可忽視:中國在北京的51金是自1992年奧運會以來首次有代表團拿到50枚以上的金牌;韓國在首爾(漢城)奧運會的金牌數(shù)是前一屆的一倍;偶爾以一塊金牌的羞澀成績在金牌榜上露露臉的西班牙,在巴塞羅那奧運會爆發(fā)式增長至13金,名列第六。英國版“奧運爭光計劃”,在北京已初見成效,何況英國從來就不是魚腩軟骨。優(yōu)勢也許非常小,但英國的金牌數(shù)超越俄羅斯的可能性卻非常大。
如果名單果然“復制”了北京奧運,那么倫敦奧運會金牌榜前十名也許是中國、美國、英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德國、日本、意大利、韓國、法國。這10個代表團掠走的金牌,可能接近200枚。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