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朗德未到過中國
【法國《解放報》5月7 日報道】題:中國的“奧朗德” 先生
在中文中,弗朗索瓦·奧朗德不是一個國家的名字(法文 Hollande指荷蘭——本網(wǎng)注),而是“奧朗德”。雖然奧朗德有了中文名字,但他從未到過中國。
他或許害怕在中國犯下愚蠢的錯誤,他或許也擔心在中國受到冷遇。北京稱呼法國前總統(tǒng)雅克-希拉克和前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為中國的好朋友。在左翼甚至共產黨內,沒有一人享有這種待遇。因此奧朗德被中國官方媒體嚴重忽視是不足為奇的。
中國人所不熟悉的奧朗德亦在經(jīng)濟關系方面受到試探。在巴黎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奧朗德表示希望“平衡貿易關系”,刺激雙向投資。在人民幣問題上,他說“當擁有貿易盈余時,貨幣升值是符合經(jīng)濟規(guī)律的”。他沒有直接評論薩科齊會見達賴一事,只是說右翼的對華立場“不穩(wěn)定”。奧朗德說:“我們將努力打開天窗說亮話!
中國“不信任陌生人”
【法國《費加羅報》5月7日報道】題:中國不信任陌生人
十多天前,弗朗索瓦·奧朗德曾表示,如果當選總統(tǒng),第一個要握手的人很可能會是中國領導人。雖然人們知道他會先與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見面,但這話聽起來還是很友善的,或許這也是為了糾正這樣一個印象:他對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jīng)濟體、擁有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國家毫無興趣。事實上,他從未到訪過中國。
在總統(tǒng)競選期間,與中國的短暫接觸結果并不令人滿意。至少對奧朗德的代表、前總理洛朗·法比尤斯來說是如此。今年2月,法比尤斯曾奉命前往中國,試圖“會見中國高層領導人”,結果不得不提前結束行程。他身邊一位人士表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們未能見到任何一位高級官員”。
中國領導人喜歡與當政者而不是反對派打交道。他們十分謹慎。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邢驊表示:“奧朗德在對外關系上是一個新人,國際社會難免會對他存有陌生、不信任感!
邢驊認為,在經(jīng)歷了一段“幼稚、甚至是不了解”的階段后,新總統(tǒng)一定能將法中關系恢復到現(xiàn)階段水平。不久前,奧朗德還強調,要在對等的基礎上重新平衡歐洲與中國的關系。他認為中國應當開放公共市場。他還希望人民幣能夠實現(xiàn)自由兌換。
左派注重人權的傾向似乎并未引起北京方面的過度擔憂。在西藏問題上與中國發(fā)生沖突的是薩科齊。事實上,在法國政權出現(xiàn)更迭后,最令中國人擔心的并不是法中關系,而是歐盟的未來。中國官方媒體曾發(fā)表評論認為,如果奧朗德獲勝,法德關系必將進入一個不穩(wěn)定期。有關歐債危機的拯救計劃可能受到影響。而中國很可能會承擔這一切所帶來的后果。
對華政策或更理性
【德國之聲電臺網(wǎng)站5月7日文章】題:奧朗德的對華政策將更為理性
社會黨人奧朗德在法國總統(tǒng)大選中取勝后將采取怎樣的對華政策成為中文媒體熱議的話題。
法國著名漢學家讓·菲利普·貝加(中文名白夏)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表示,奧朗德在競選時并未談及究竟要對中國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不過,從社會黨傳統(tǒng)上主張社會公正并關注工人權益的路線看,他在對華政策、尤其是貿易政策上可能趨于強硬。
白夏說:“在人權方面他可能比薩科齊更強硬一點。在經(jīng)濟和貿易政策領域,由于奧朗德主張重振法國工業(yè),因此他可能會要求針對不符合歐洲環(huán)保標準和勞動條件的中國產品課以重稅!
此前,有香港媒體稱,奧朗德反對中國對歐洲提供經(jīng)濟援助,認為這會損害法國主權。白夏表示,有關“影響主權”的報道是失實的,但奧朗德的確對歐洲接受中國救援持反對態(tài)度。奧朗德認為,雖然深陷債務危機,但是從社會平均富裕程度來看,歐洲仍然大大領先中國。
中國網(wǎng)站周一報道,奧朗德周圍有一批持堅定“反華”意識形態(tài)的政客,因此上臺后可能對華趨于強硬.,
中國媒體報道,有專家稱,最終決定中法關系未來走勢的是兩國間的利益關系,而非由誰執(zhí)政。漢學家白夏也指出,對于奧朗德上臺后是否會在人權問題上強硬,是否將會見達賴等問題,現(xiàn)在就作出預測為時尚早,應該根據(jù)日后的實際情況“走著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