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十二五”時期,中國將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嚴厲打擊非醫(y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行為。昨天(10日)的這條消息引起大家廣泛關注。
截至2011年,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高達118.06。禁止非醫(yī)學需要胎兒性別鑒定,主要就是要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促進社會性別平等。
亞洲在人口轉變的過程中,伴隨著生育率的下降,出生性別比出現了持續(xù)升高的現象,這與西歐人口轉變中出生性別比一直處于正常范圍內有顯著區(qū)別。
重男輕女的思想在印度根深蒂固!队《人固箷r報》甚至還報道過,在當地因為父母渴望生兒子,每年有數百名1至5歲的印度小女孩被迫接受變性手術,人為地被變成男孩。在印度生活多年的黎先生介紹說,印度政府也出臺了政策,規(guī)定醫(yī)院提前鑒定胎兒性別是違法行為。
黎先生:印度規(guī)定醫(yī)院提前鑒別胎兒的性別是一個違法的行為,這個政策在臺面上得到了嚴格的執(zhí)行,但是在民間還是有很多的私人的診所會登廣告,打暗語提供性別檢測的服務。據估計,每年印度流產的女嬰可能高達150萬。印度計劃委員會曾經就提出來一個允許胎兒性別鑒定并且由政府來資助撫養(yǎng)女嬰的草案,希望以此來提高女嬰的出生率以平衡男女比例,但有一些婦女組織和人權組織就認為,一旦開放了胎兒性別的鑒定以后人們根本不會去執(zhí)行,反而會導致更嚴重的男女失衡,所以這條草案也就不了了之。
黎先生說,目前印度的男女比例大約是10:9。印度人不希望生女孩,也有其社會原因。
黎先生:現在印度的男女比例大概是10:9左右,那么在一些城市甚至會達到10:8,男尊女卑和重男輕女的現象這些年來在城市里邊有很大的改觀,但是在農村里就差了很多。這個現象是由印度的嫁妝制度引起的,在印度的傳統婚姻當中,女方的家庭是往往需要提供價值不菲的嫁妝,所以這也是導致印度人不想生女孩的原因之一。
在馬來西亞,馬來西亞988電臺的DJ小馬告訴中國之聲,當地并沒有禁止做胎兒性別鑒定,不過,政府明令禁止通過醫(yī)學手術來選擇新生兒性別。
小馬:馬來西亞的政府擔心胎兒的性別選擇可能會打亂男女人口的比例,所以馬來西亞政府就禁止了除了醫(yī)學以外的選擇新生兒的性別,被禁止了以后就掀起了一輪反對聲浪,馬來西亞政府現在還是沒有開放禁令。
在中國臺灣,資深媒體人蘭萱透露,臺灣也在三令五申,禁止非醫(y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違反者可能被吊銷醫(yī)師執(zhí)照。
蘭萱:在臺灣,男女性別歧視的觀念,這些年來陸陸續(xù)續(xù)有所改善,但是一直到今年龍年,相關的一些健保局卻發(fā)現短短三個月當中,似乎男女嬰的出生比率又出現了一個走回頭路的情況,因此相關的健保局又出來喊話,再次重申不得在懷孕初期進行性別鑒定。
蘭萱說,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臺灣民眾的觀念也有了一些改善,因為預知胎兒性別而進行流產的情況正變得越來越少。
蘭萱:在過去這些年里面,臺灣社會針對這個問題有比較改善,但這個改善似乎還沒有辦法連根拔除。一些朋友或者親戚孕婦去做檢驗的時候,一般來講還是會得知嬰兒的性別,但是因為這樣子而去墮胎、進行人工流產的狀況在我們周遭,真的是越來越少。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