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歲的王法倫自小喜歡書畫,任村小美術教師,村里50歲以下的人幾乎都當過他的學生。他的多幅書法作品榮獲國家級金獎,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可他從不以其賣錢,40年累計為群眾和單位書寫對聯(lián)、橫幅等書畫作品13000余幅,從不收費。早在1987年,為了給四世同堂的六口之家和村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他便在自家正房中開辦了30平方米的書屋,并起名“怡弘齋”。目前藏有黨報黨刊、教育、書畫、早年手抄醫(yī)藥良方、少兒及農(nóng)業(yè)知識六大類圖書5000余冊;其中還有上幾輩人留下的清朝等年代的古籍書。他還每年自費訂閱一些《紅蕾》、《小葵花》等適合孩子們讀的期刊。
日前,記者慕名來到書屋,只見書屋非常整齊,里面擺放有二三十個凳子。王法倫的父親和村里的幾位老人正在這里看古籍書。放學了,又有一些學生過來看書。小學生王琦看見記者,高興地說:“王老師給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書,其他的同學都羨慕俺村有這么好的書屋呢!”王法倫向記者介紹,這些年,為了讓書屋更加充實,他每年都要添加一些新書,并在周末兩天幫著村里的人查閱資料。王法倫的妻子楊淑琴則把服務書屋作為自己的“職業(yè)”,她感慨地說:“作為讀書世家,能為鄉(xiāng)親們做點事,值得,看著老人和孩子們來讀書、學習,覺得心里非常踏實!
據(jù)了解,現(xiàn)在每天都有村民到他家讀書,多時二三十人,特別是周末和假期。他的家庭被評為青島市學習型家庭,王法倫的書屋被定名為群眾培訓基地。如今,王法倫打算利用兒子的電腦建立怡弘齋網(wǎng)頁,讓更多的人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瀏覽鄉(xiāng)村書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