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新華每天都要這樣給公公喂水、喂飯、喂藥。
在省城桃園北社區(qū),一說起好兒媳褚新華,好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從1999年開始照顧臥病在床的公公,褚新華堅持了整整12年。在2009年丈夫去世后,她更是一人挑起了家庭的重?fù)?dān)。雖然日子有些苦,但褚新華從未有過怨言,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讓公公余下的歲月沒有遺憾”。
22日,記者來到褚新華家。這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家院落,大門底下堆滿了各種物品,院子小得可憐,屋里有些黑,基本上沒有像樣的家具,但是收拾得非常干凈。
1993年,22歲的褚新華從濟陽嫁到了丈夫家。當(dāng)時她和丈夫都在燈具研究所工作,雖然收入不高,但畢竟有個正式的工作。到了1996年,褚新華的公公突然得了腦血栓,家里的生活一下就亂了。到了1999年,公公的病情突然惡化,只能躺在床上,生活無法自理。
“當(dāng)時單位效益一般,我就向單位請假,在家專心照顧公爹。”褚新華說,當(dāng)時公公接受不了臥病在床的事實,脾氣有些暴躁,稍不如意就會大吵大鬧,F(xiàn)在,褚新華每天一大早起床,然后就給公公翻身、按摩、做飯、喂飯、喂藥等,“12年來,他從來沒有得過褥瘡。”晚上是褚新華最累的時候,公公一有事就會大喊,半夜喝水、去廁所,有時候一晚上能喊五六次。
其實,照顧老人并沒有讓褚新華覺得有多苦,最讓她難過的是2009年丈夫的去世。“他是2009年2月14日去世的,從查出肝癌到去世,只有短短的一個月。當(dāng)時為了給他看病,家里還欠下了3萬元的債。”褚新華說,丈夫的去世讓她一下感覺蒼老了許多,從此家里的一切都需要她挑起來。
兩年來,看著褚新華活得這么辛苦,家人曾多次勸她改嫁,但她拒絕了。“丈夫去世后,家里只剩下臥床的公公,73歲的婆婆,還有一個15歲的女兒,如果我離開了,這個家就散了。”
褚新華說,自己覺得虧欠最多的就是女兒,因為經(jīng)濟條件有限,女兒初中畢業(yè)后就上了職業(yè)中專,沒能給她提供機會上大學(xué),F(xiàn)在,馬上就要畢業(yè)的女兒正在一家大型超市實習(xí),每月有800元的工資,而褚新華自己也在燈具市場找到了一份工作,家庭經(jīng)濟情況有了一定好轉(zhuǎn)。
回想起自己走過的這些年,褚新華說自己一點也不后悔,“艱難的日子總是會過去的,既然這12年都堅持下來了,以后還有啥不能堅持的呢?”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