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靜脈輸液已經是市民傷風感冒后的第一選擇,在一些小診所,市民有些牙疼、傷風的小毛病也給掛上吊瓶,“凡病皆吊瓶”現象嚴重。濟寧市藥檢所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的記錄顯示,今年共收到6000余份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其中近4000份是因靜脈輸液所致,占到總數的六成以上。
9月初,35歲的市民黃先生在城區(qū)一家醫(yī)療機構輸液時,突然感覺渾身刺痛,前胸及后背處也出現大片皮疹,該醫(yī)療機構立即停藥并采取緊急措施,半小時后黃先生身上的皮疹漸退。隨后該醫(yī)療機構將這一藥品不良反應事件上報至濟寧市藥品檢驗所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控中心。
“導致這種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靜脈給藥方式比較普遍,現在‘凡病皆吊瓶’的現象非常嚴重,尤其是一些抗生素濫用,這其實都是健康的大忌。 濟寧市藥檢所所長徐魁介紹,靜脈給藥速度過快、輸液配伍不當以及靜脈注射液的pH值、滲透壓等許多因素,都可能誘發(fā)藥品不良反應。
“很多市民意識不夠,認為打吊瓶好的快,其實靜脈輸液和口服藥物的最終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徐所長介紹,其實與其他治療方式相比,輸液其實更為危險,萬一產生不良反應,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如果病人胃腸功能正常,能吃口服藥的盡量不要靜脈注射,盡量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的產生。
藥檢所專家介紹,質量再好的注射劑都達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標準。注射液中的微?稍斐删植垦h(huán)障礙,引起血管栓塞。微粒過多則可能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并進一步導致組織缺氧,產生水腫和靜脈炎等藥品不良反應。